[发明专利]具有液力缓冲控制机构的电液控制压力机械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35938.2 | 申请日: | 2016-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44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韦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尚博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2/02 | 分类号: | B21D22/02;F15B21/08;F15B13/02;F15B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缓冲 控制 机构 压力 机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液力缓冲控制机构的电液控制压力机械,用于冲压工件,包括执行机构以及为所述执行机构提供压力并控制所述执行机构的液压控制机构;液压控制机构包括:第一、二、三液压管路;减压阀;第一控制单元;增压机构;第二控制单元;液力缓冲控制机构。液压控制机构的增压机构与液力缓冲控制机构配合使得冲压杆在进入第三行程段以使工件发生弹塑性变形时,压力不断升高,从而符合工件在弹塑性变形时对压力逐渐增加的要求,由于本发明的液压控制机构使得冲压杆符合三个行程段压力的变化,从而使冲压出的工件刚度较好,并且冲压工件的报废率较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液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液力缓冲控制机构的电液控制压力机械。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工件进行冲压通常利用两种动力形式,一是采用机械传动作为动力,即机械动力;二是采用液压传动作为动力,即液压动力。通常,当工件变形减小,且工件的弹塑性模量较小,工件变形所需压力较小时,采用机械动力较为合适,因为,机械动力使得冲压杆的冲压动作较快。当工件变形较大,且工件的弹塑性模量较大,工件变形所需压力较大时,采用液压动力较为合适,因为,液压动力能够提供较大的压力,从而能够使工件变形至最终的预设形状,且冲压后的工件的力学性能较好。
工程技术人员以往认为,在工件冲压变形过程中,工件只需受到恒定的冲压力即可完成成型,然而,申请人利用弹塑性理论在大量的冲压实验中分析总结后发现,在冲压过程中,工件具有两个阶段的变形,即初始阶段的单纯弹性变形以及到最终成型后的弹塑性混合变形,在初始阶段的变形过程中,恒定的压力就可以使工件发生恒定的变形,而当后续的弹塑性变形阶段,需要逐渐的增压才能使工件继续变形,从而最终成型。为了使工件能够最终成型,工程技术人员实际将冲压杆对工件的压力始终设置成高于弹塑性变形所需的压力,并使该压力保持恒定(因为工程技术人员认为整个变形过程压力是恒定的),从而才能使工件冲压成型,从而使工件在初始阶段的弹性变形时,受到的压力远大于所需压力,然而,该较高的恒定压力使该阶段的变形较快,从而导致该阶段不能均匀变形,在该阶段不能均匀变形导致成型工件力学性能较差,如刚度较差,或冲压失败。
由于技术人员认为冲压工件只需较高的恒定压力即可,因此,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或选用机械或液压动力时,只需使冲压杆保持恒定的较高的压力进给即可。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用于驱动冲压杆的液压系统只能给冲压杆提供恒定的压力,根据申请人的上述描述可知,采用该液压系统冲压出的工件力学较差。
根据申请人的上述描述,冲压杆在进行冲压过程应具有三个行程段,即冲压杆进给至工件的空行程段(第一行程段)、冲压杆使工件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行程段(第二行程段)以及冲压杆使工件发生弹塑性变形并最终冲压成型的弹塑性变形行程段(第三行程段)。
此外,现有技术中用于冲压的液压系统还具有以下缺点:
1、冲压杆的回程控制复杂,且回程反应不更灵敏。
2、冲压杆回程时,回程速度不稳定,造成每次回程时间不同。
3、冲压杆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进给速度不稳定,压力变化响应较慢。
发明内容
针对现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了提供了一种能够解决上述一个或几个问题的具有液力缓冲控制机构的电液控制压力机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液力缓冲控制机构的电液控制压力机械,用于冲压工件,包括执行机构以及为所述执行机构提供压力并控制所述执行机构的液压控制机构;其中:
所述执行机构包括执行缸体、设置在所述执行缸体内并将所述执行缸体分为左腔室和右腔室的执行活塞以及与所述执行活塞连接并从所述左腔室伸出的用于冲压工件的冲压杆,所述冲压杆具有进给至与工件接触的第一行程段、将工件冲压至初始变形状态的第二行程段以及将工件冲压成型的第三行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尚博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尚博智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359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材料结构的组合式测量设备
- 下一篇:一种锁头管铆检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