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互智能平板的边框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36535.X | 申请日: | 2016-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82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周平;邓芳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6F3/042;G06F1/16 |
代理公司: | 44224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静<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51053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框组件 中框组件 智能平板 安装面 边框结构 铝塑背板 触摸屏 外框 薄型化设计 光学膜片 铝挤成型 配合安装 导光板 反射片 匹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互智能平板的边框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边框结构包括铝塑背板、外框组件以及铝挤成型结构的中框组件,所述中框组件与所述铝塑背板之间形成用于安装反射片、导光板和光学膜片的空间,所述中框组件与所述外框组件之间形成用于安装OC和触摸屏的空间,所述OC压在所述触摸屏上,所述中框组件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外框组件配合安装的中框安装面,所述外框组件设置有与所述中框安装面匹配的外框安装面,所述外框组件的外框安装面安装在所述中框组件的中框安装面上,且所述外框组件与所述中框组件一起与所述铝塑背板连接。所述交互智能平板的边框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厚度较薄,可实现薄型化设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互智能平板的边框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
背景技术
交互智能平板是一种通过触控技术对显示在显示平板上的内容进行操控和实现人机交互操作的一体化设备,集成了电视、电脑、投影机、电子白板、音响、视频会议终端等多种功能,适用于群体沟通场合,集中解决了会议中远程音视频沟通、各种格式会议文档高清晰显示、视频文件播放、现场音响、屏幕书写,以及文件的标注、保存、打印和分发等系统化会议需求,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企业会议、商业展示等领域。
传统的,交互智能平板的边框结构包括外框、中框、塑胶框以及背板,外框、中框、塑胶框安装在背板上,以形成容纳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片、OC(Opencell,液晶面板)及触摸屏等光学元件的安装空间。背板用于承载光学元件,外框用于安装红外接收的PCB板并固定触摸屏,中框用于承载OC,塑胶框安装在中框与外框之间,用于压OC。采用上述结构,交互智能平板的边框结构较厚,难以满足交互智能平板的薄型化设计需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厚度较薄、有利于交互智能平板薄型化设计的交互智能平板的边框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交互智能平板的边框结构,包括铝塑背板、外框组件以及铝挤成型结构的中框组件,所述中框组件与所述铝塑背板之间形成用于安装反射片、导光板和光学膜片的空间,所述中框组件与所述外框组件之间形成用于安装OC和触摸屏的空间,所述OC压在所述触摸屏上,所述中框组件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外框组件配合安装的中框安装面,所述外框组件设置有与所述中框安装面匹配的外框安装面,所述外框组件的外框安装面安装在所述中框组件的中框安装面上,且所述外框组件与所述中框组件一起与所述铝塑背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框组件包括第一中框,所述第一中框包括贴合安装在所述铝塑背板的边缘处的中框安装板,所述中框安装板的内侧边缘设有第一中框侧板,所述第一中框侧板远离所述中框安装板一侧的内侧设有用于支承OC的第一支承基板,所述中框安装板与所述第一中框侧板形成所述中框安装面;
所述外框组件包括第一外框,所述第一外框包括相对于所述铝塑背板竖向设置的第一外框侧板,所述第一外框侧板的前端设有第一前面板,所述第一外框侧板远离所述第一前面板的后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前面板相对的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远离所述第一外框侧板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外框侧板相对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设有朝向内侧延伸且与所述第一前面板相对的第三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形成所述外框安装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框组件包括三根所述第一中框,第一根所述第一中框安装在所述铝塑背板的上边缘处,另外两根所述第一中框分别安装在所述铝塑背板的两侧边缘处;所述外框组件包括三根所述第一外框,第一根所述第一外框安装在所述铝塑背板的上边缘处与第一根所述第一中框配合安装,另外两根所述第一外框分别安装在所述铝塑背板的侧边缘处,并与对应侧的所述第一中框配合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365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智能化集成模块装置
- 下一篇:望远镜第一主点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