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T二次消谐装置以及消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36810.8 | 申请日: | 2016-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25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瑞桂;郁春江;李淑萍;柴晨超;张振江;赵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立旭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05 | 分类号: | H02H7/05;H01F27/34;H01F38/2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众志华清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3 | 代理人: | 张明月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t 二次 装置 以及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T二次消谐装置以及消谐方法,该装置包括接地电阻R以及消谐控制装置,所述接地电阻R一端连接PT二次绕组的公共端,接地电阻R另一端连接PT开口三角绕组的一端并接地,消谐控制装置通过检测接地电阻R两端的电压折算成励磁电流,并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当PT励磁电流大于设定值时,判断发生铁磁谐振,启动消谐电路。本发明通过检测PT励磁电流来判断PT是否发生铁磁谐振,检测方便,判断准确,本发明通过检测接地电阻的电压折算出PT励磁电流,元件少,便于安装,信号检测准确,该接地电阻阻值优选为1欧姆以下,与阻值大于1000欧姆的一次消谐电阻相比,PT的测量精度、尾端绝缘均得到显著改善,与PT中性点直接接地相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次消谐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规二次消谐装置均以PT(电压互感器)开口角电压(零序电压)为判据,根据其幅值和谐波分量判断是否发生铁磁谐振,此判断方法存在三个问题:第一,大都需要进行傅里叶计算,考虑到分频谐振,采样计算时间较长,动作延迟时间一般都在100ms;实际应用中由于PT的厂家、品种型号繁多,励磁特性、阻抗特性差异非常大,谐振的幅值、频率也就差异显著,而且很多铁磁谐振过程不是很稳定,基于傅里叶的计算经常出现较大误差,出现判断错误、消谐拒动等问题;第二,单相接地消失时系统对地电容充放电电流对PT的冲击经常引发PT熔断器熔断,而这一过程中,电压信号的幅值往往特别小,难以检测;第三,不能准确识别工频谐振。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准确判断铁磁谐振并进行消谐的二次消谐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PT二次消谐装置,该装置包括接地电阻R以及消谐控制装置,所述接地电阻R一端连接PT二次绕组的公共端,接地电阻R另一端连接PT开口三角绕组的一端并接地,所述消谐控制装置包括检测接地电阻R两端电压的电压检测电路、中央处理器电路、消谐电路,其中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连接中央处理器电路的输入,中央处理器电路的输出连接消谐电路的输入,电压检测电路将检测到的接地电阻R两端的电压信号送入中央处理器电路,中央处理器电路将电压信号折算成PT励磁电流并与设定值比较,当PT励磁电流大于设定值时,控制消谐电路接通进行消谐。
进一步的,所述电压检测电路还包括三相相电压检测电路以及零序电压检测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接地电阻R的阻值为0.1~10欧姆。
优选的,所述接地电阻R的阻值为1欧姆以下。
一种PT消谐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PT励磁电流检测,
B、将步骤A检测到的PT励磁电流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当PT励磁电流大于设定值时,判断发生铁磁谐振,启动消谐电路,所述设定值为PT的极限输出电流,是PT容量与1.9倍二次绕组额定电压的比值。
所述步骤A中PT励磁电流检测是通过检测接地电阻R两端的电压实现的,PT励磁电流是由接地电阻R两端的电压折算出来的,所述接地电阻R一端连接PT二次绕组的公共端,接地电阻R另一端连接PT开口三角绕组的一端并接地。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本发明通过检测PT励磁电流来判断PT是否发生铁磁谐振,检测方便,判断准确,本发明通过检测接地电阻的电压折算出PT励磁电流,与采用CT检测方式相比,能够真实反映包含任意频率分量及直流分量的输入信号,不受谐振时PT电流严重畸变的影响,信号检测准确,元件少,便于安装,该接地电阻阻值一般为0.1~10欧姆,优选1欧姆1以下,与阻值大于1000欧姆的一次消谐电阻相比,PT的测量精度、尾端绝缘均得到显著改善,与PT中性点直接接地相当。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立旭智能电气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立旭智能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368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