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ARM7的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37972.3 | 申请日: | 2016-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91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李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财 |
主分类号: | G08B21/16 | 分类号: | G08B2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 模拟信号输入电路 按键模块电路 远程报警功能 报警电路 采集电路 电路结构 放大电路 气体检测 系统电路 实时性 电路 | ||
一种基于ARM7的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适用于气体检测领域。采集电路由系统电路、模拟信号输入电路、放大电路、报警电路、按键模块电路组成。电路结构简单,在使用和操作方面更为简单,同时加入了GSM模块,可以实现远程报警功能,电路具有良好的实时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ARM7的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适用于气体检测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的水平的逐渐提高,煤,石油,天然气等作为重要的能源或者化工原料较为普遍地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各行各业都不能离开的重要能源,但它们在为我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一些潜在危险,例如气体泄漏与挥发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严重威胁,煤矿的瓦斯爆炸依然威胁着矿工的生命安全。因为可燃气体泄漏或可燃气体浓度过高而引起重大安全事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是用于监测和报警环境中可燃气体的浓度的仪器,属于安全检测设备,是强制检定的对象。由于可燃气体本身为混合性气体以及可燃气体的检测场合不同,所以目前市场上的可燃气体检测仪的种类繁多,性能差别大。因此,用户一定要根据自己使用地点以及特点来选用特定的可燃气体检测仪,从而来更好的保证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以及生产安全。目前,可燃气体检测技术受到高新技术高速发展的影响,可燃气体气体检测技术也得到很好的发展.可燃气体检测技术方式很多,它们都有自己特定的原理和应用环境。.不过,比较常用的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根据相关的的检测原理主要可以分为催化燃烧式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半导体式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红外线式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还有电化学式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人们的生活。设计一种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可以实现远程报警功能.对特定环境下的可燃气体检测与报警,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ARM7的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电路结构简单,在使用和操作方面更为简单,同时加入了GSM模块,可以实现远程报警功能,电路具有良好的实时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基于ARM7的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采集电路由系统电路、模拟信号输入电路、放大电路、报警电路、按键模块电路组成。
所述系统电路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检测部分、中央处理部分、显示部分,报警部分以及校表模块部分。检测部分主要由可燃气体传感器、放大电路部分组成,主要是负责产生可靠地线性模拟信号,是得到可靠可燃气体浓度以及氧气浓度的关键。微处理器部分是本次设计最核心的部分,它主要由微处理器、存储器以及相应的外设组成,它就像人类的大脑,是发出命令的部分,来指挥外部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显示方式,报警方式等。显示部分主要由LCD屏组成,主要功能是显示当前所测试的相应气体的浓度。报警部分则是由蜂鸣器,二极管灯以及GSM模块等组成,主要功能为报警。校表模块部分是由相关键盘和电位器所组成,校表部分包括了调零旋钮,调增益旋钮,以及标准气体校表。
所述模拟信号输入电路中,R1为半导体传感器,与定值电阻器R2, R3, R4组成桥式电路。RP为调零电位器,通过调节RP的值,可以实现校零,RL为限流电阻,LM1117为三端稳压芯片,通过稳压芯片得到恒定2.5V电压,给传感器供电。由桥式电路,得到差分模拟信号,模拟信号介入后续的差分放大电路。
所述放大电路为两级放大差分式电路,其中LM324中A,B两部分组成第一级差分式电路,LM324的C部分组成第二级差分式电路。在第一级电路中,模拟信号VO+.V0-分别加到LM324的A,B的同相端,R5,R6,R7组成反馈网络,引入深度的电压串联负反馈。因为A. B两部分是具有相同特性的运放,它们的共模输出电压和飘逸电压相等,通过C部分组成的差分式电路,可以相互抵消,故该电路有较强的共模抑制能力和较小的输出漂移电压,同时该电路有较高的差模电压增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财,未经李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379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