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二次或多次加工成型塑料产品上的精雕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38422.3 | 申请日: | 2016-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87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张美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承天包装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9/06 | 分类号: | B29C49/06;B29C49/52;B29C49/42;B29C49/78;B29L3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合道英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9 | 代理人: | 廉红果;李晓菲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二次 多次 加工 成型 塑料产品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应用于二次或多次加工成型塑料产品上的精雕加工方法,该方法应用高精度雕蚀工艺在注塑瓶胚的模具表面雕蚀图案,图案按吹涨时所能达到预期尺寸和效果的吹涨比适当缩小,运用二步法的工艺生产,将缩小的雕蚀在模具表面的图案印制在瓶胚上成型,图案随着瓶胚的拉伸、吹涨将由小跟着被拉伸、吹涨的比例增大而保留原有的精细和清晰度,得出的成型品的精雕图案能达到预设的理想效果,与一步法工艺生产的塑料产品的精雕图案相比效果一致或者更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雕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应用于二次或多次加工成型塑料产品上的精雕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精雕在塑料产品上的应用,主要用于注塑、注吹、吹塑工艺等一次性加工成型的产品上,产品表面上的精雕图案与在成型模具表面上雕刻的图案大小一致;通用的精雕方法如下:正常使用激光烧蚀在模具是直接一比一的雕刻图案(含logo)在成型模具表面,然后经过塑料加工工艺如注塑、吹塑、注吹等(温度从100°-400°)在螺杆内成熔融状态射、挤出螺杆进入模具成型,成型过程塑料体贴实而把该在模具上的图案(含logo)印制在塑料制品的表面上来转达一下信息、视觉、手感的图案予消费者。由于以上的过程是一比一的“印制”过程,该图案可以达到清晰,精细的效果。因塑料树脂从固体转为熔融固体的前提下直接经过射出压力或是压缩空气(4-35帕)在溶体塑料总密闭吹气使该塑料紧贴模具表面,即时冷却从而将雕刻好的图样“印制”在塑料表面上。
上述的精雕方法对于一些二次加工法或是二步法的塑料加工制品不能实现制造精细和清晰的图案(含logo),主要的原因是二次加工法或是二步法的塑料加工制品不是在熔融状态下成型的,而是在固态情况(含瓶胚)仅是用加热棒(含红外加热棒)外置的加热(100°-400°)该塑料固体使该瓶胚达到一定热度来软化瓶胚形体再经过高压空气吹入、拉伸密闭的瓶胚、急速冷却而达到成型目的。即是可使用精细的激光雕蚀在模具以一比一的图样来进行,图案无法达到清晰或是精细。因此在市场上的二次加工法或是二步法成型的制品如注拉吹工艺是无法采用上述精雕方法实现清晰精细的图案。所以在市场上看到注拉吹的制品仅是用比较粗矿的图案(含磨砂效果)或是使用额外的工艺在成型好的制品上再进行单个雕刻,如此操作又存在以下缺点:1、粗糙,无法实现细小的字体和线条雕刻(0.1-10MM);2、无法实行深浅雕刻带来的效果体现;3、无法防伪,防伪效果极差。
本次发明主要为攻破此工艺上的瓶颈,研究开发一种精雕加工方法应用在二次或多次加工工艺成型的塑料产品上,实现此类产品更加多元化的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二次或多次加工成型塑料产品上的精雕加工方法,该方法应用高精度的激光雕蚀来实现在二次或多次加工成型的注拉吹工艺制品上精雕,克服目前雕刻工艺的不足,改善外观、视觉、手感等效果以及具有高防伪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应用于二次或多次加工成型塑料产品上的精雕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用高精度雕蚀工艺在注塑瓶胚的模具表面即型腔内壁雕蚀图案,图案是以反式形态雕蚀在模具表面的,其中,无规则图案、纹路可以不需要有正反之分,图案按吹涨时所能达到预期尺寸和效果的吹涨比适当缩小;
S2、运用二步法将熔融的塑料树脂注入已经雕蚀好图案的模具中,塑料树脂注塑成瓶胚,在熔融状态和射出压力的条件下,模具表面雕蚀好的图案一比一的“印制”在瓶胚上,图案将由小跟着被拉伸、吹涨的比例增大而保留原有的精细和清晰度,最终呈现出带有精雕印制图案的注拉吹成型品。
S2所述二步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注塑成瓶胚
①把准备好的物料即塑料树脂放进料斗中或通过中央供料,物料输送至瓶胚注塑成型机的螺杆经熔融成流动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承天包装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承天包装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384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