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网状季胺基阴离子吸附剂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38557.X | 申请日: | 2016-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9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韩会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会义 |
主分类号: | B01J20/24 | 分类号: | B01J20/24;B01J20/28;B01J20/30;C02F1/28;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沈阳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附 阴离子交换 吸附剂 季胺基 阴离子吸附剂 丝瓜络 醚化 胺基基团 接枝改性 溶液再生 单层 多层 改性 接枝 脱氮 制备 湖水 引入 应用 成功 | ||
一种网状季胺基阴离子吸附剂,以丝瓜络为原料,发明并采用醚化‑接枝技术制备出季胺基阴离子交换吸附剂,丝瓜络经过醚化‑接枝改性,其氮含量从0.6%增加到4.44%,改性后的产品已成功引入胺基基团阴离子交换吸附剂的最佳吸附pH为3~10,阴离子交换吸附剂对NO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附剂,尤其涉及一种网状季胺基阴离子吸附剂。
背景技术
富营养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的水污染问题之一,导致江、河和湖库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水生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目前,用于脱氮处理的工艺技术主要有:反渗透法、电渗法、化学还原法、生物脱氮法和吸附法等。反渗透法和化学还原法处理成本较高;生物脱氮法易受进水水质影响,且运行管理复杂;吸附脱氮法则设备简单、运行稳定、投资少,因而受到广泛关注。
丝瓜络的主要成分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其纤维素含量可达65%。丝瓜络作为天然网状生物质材料,具有独特的多孔性物理结构和优良的机械强度,利用这一特点可制成多孔状功能性纤维材料,其作为吸附柱填料不易堵塞,而且易生物降解、再生效率高、回收利用方便、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丝瓜络具有既亲水又亲油的两亲性化学结构和独特的空间物理结构,以其作为基体制备纤维材料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进行脱氮处理,设计了一种网状季胺基阴离子吸附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网状季胺基阴离子吸附剂的制备原料如下:环氧氯丙烷、N,N-二甲基甲酰胺(DMF)、乙二胺(EDA)、三乙胺、NaOH和KNO
网状季胺基阴离子吸附剂的制备预处理方法如下:将原料丝瓜络浸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中,浸泡12h后用纯水清洗至中性,烘干干燥,制成1cm×1cm左右的小块,备用。
网状季胺基阴离子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称重的丝瓜络、120mLN,N-二甲基甲酰胺及60mL环氧氯丙烷于三口烧瓶中,温度控制在85℃,搅拌1h;加入8mL交联剂,继续反应1h,然后加入10mL胺化试剂进行接枝反应,反应2h后迅速倒出产品,并用蒸馏水清洗至水中无残渣,置于烘箱中干燥,得到季胺基阴离子交换吸附剂。
所述的丝瓜络经过醚化-接枝改性,其氮含量从0.6%增加到4.44%,改性后的产品已成功引入胺基基团,所述的阴离子交换吸附剂的最佳吸附pH为3~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网状季胺基阴离子吸附剂对NO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案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会义,未经韩会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385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