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击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42999.1 | 申请日: | 2016-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67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刘运林;凌裕跃;朱士涛;廖凯;陈旭东;刘志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G01N2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李冉 |
地址: | 2306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击振装置。本发明包括被测试件、紧定螺钉、筒体、击打器、调节螺母、挡片、弹簧、分隔片、螺盖。所述筒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且筒体上设置有缝隙两道,所述调节螺母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螺盖的一端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中间有一孔洞,所述筒体外螺纹与调节螺母内螺纹、螺盖内螺纹吻合一致。所述挡片的两边有两翼,所述筒体中的小缝隙宽度与所述挡片两翼的宽度对应一致,所述撞击球的直径略小于螺盖中孔洞的直径。各构件之间相互连接成一个整体。其优点在于:本发明结构简单,构造合理,连接质量稳定可靠,代替了现存检测操作过程中的人工直接敲击,排除了人为因素对实验造成的干扰,进一步提高了实验的精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击振装置。
背景技术
击振装置是检测工程中的核心技术,也是结构体系中设计、生产、施工的关键所在.在以往的人工直接敲击中,由于每次敲击的位置不同、每次敲击的力度不同、每次敲击的人不一样都有可能影响了实验的精确性,对我们后期的数据处理会有所影响。为了去除这些人为因素的影响,由此有了一种发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击振装置,本发明结构简单,构造合理,连接质量稳定可靠,代替了现存检测操作过程中的人工直接敲击,排除了人为因素对实验造成的干扰,进一步提高了实验的精确性。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实际工程中密实度检测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击振装置。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新型击振装置。本发明包括被测试件(1)、紧定螺钉(2)、筒体(3)、撞击球(4)、调节螺母(5)、挡片(6)、弹簧(7)、分隔片(8)、螺盖(9)。所述筒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且筒体上设置有缝隙两道,所述调节螺母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螺盖的一端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中间有一孔洞,所述筒体外螺纹与调节螺母内螺纹、螺盖内螺纹吻合一致。所述挡片的两边有两翼,所述筒体中的小缝隙宽度与所述挡片两翼的宽度对应一致,所述撞击球的直径略小于螺盖中孔洞的直径。各构件之间相互连接成一个整体。
所述被测试件(1)、紧定螺钉(2)、筒体(3)、撞击球(4)、调节螺母(5)、挡片
(6)、弹簧(7)、分隔片(8)、螺盖(9)连接成一个整体。
所述筒体的外螺纹(10)与调节螺母的内螺纹(11)吻合一致。
所述筒体的外螺纹(10)与螺盖的内螺纹(12)完全符合。
所述筒体(3)端口直径大于被测试件(1)的进入端直径。
所述筒体中的缝隙(13)宽度与所述挡片(6)两翼的宽度吻合一致。
所述撞击球(4)与分隔片(8)之间有足够的摩擦力,使分隔片固定在撞击球上, 使弹簧在伸缩过程中分隔片不会移动。
所述撞击球(4)直径略小于螺盖中间孔洞(14)的直径。
3.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收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新型击振装置,发明结构简单,构造合理,连接质量稳定可靠,代替了现存检测操作过程中的人工直接敲击,排除了人为因素对实验造成的干扰,进一步提高了实验的精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示意图。
其中:1-被测试件,2-紧定螺钉,3-筒体,4-撞击球,5-调节螺母,6-挡片,7-弹簧,8-分隔片,9-螺盖。
图2是本发明筒体示意图。
其中:3-筒体,10-外螺纹,13-筒体中的缝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建筑大学,未经安徽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429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