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诱导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粒系细胞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43102.7 | 申请日: | 2016-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47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裴雪涛;岳文;陈琳;谢小燕;聂纪芹;姚海雷;南雪;王思涵;裴海云;张博文;曲洺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华南生物医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N5/0787 | 分类号: | C12N5/0787;C12N5/0789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李志东 |
地址: | 10085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诱导 脐带血 单个 细胞 化为 方法 | ||
1.一种诱导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粒系细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第一培养基对所述脐带血单个核细胞进行扩增培养,以便得到扩增后的造血干细胞;以及
利用第二培养基对所述扩增后的造血干细胞进行诱导培养,以便得到所述粒系细胞,
所述第一培养基为stemspan培养基,
所述第二培养基为含有第一添加物的X-VIVOTM15培养基,且所述第一添加物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重组人干细胞因子以及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所述stemspan培养基含有第二添加物,所述第二添加物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重组人干细胞因子、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芳香烃受体抑制剂和芳香烃受体拮抗剂的增强剂;
在所述第二培养基中,
所述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浓度为30~100ng/mL;
所述重组人干细胞因子的浓度为30~100ng/mL;
所述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浓度为30~100ng/mL;
在所述第一培养基中,
所述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浓度为5~20ng/mL;
所述重组人干细胞因子的浓度为30~100ng/mL;
所述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的浓度为10~50ng/mL;
所述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的浓度为10~50ng/mL;
所述芳香烃受体抑制剂的浓度为0.3~0.8μM;
所述芳香烃受体拮抗剂的增强剂的浓度为0.3~0.8μM;
所述扩增培养的时间为5~10天;
所述诱导培养的时间为14~25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培养基中,
所述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浓度为50ng/mL;
所述重组人干细胞因子的浓度为50ng/mL;
所述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浓度为50ng/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培养基中,
所述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浓度为10ng/mL;
所述重组人干细胞因子的浓度为50ng/mL;
所述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的浓度为20ng/mL;
所述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的浓度为20ng/mL;
所述芳香烃受体抑制剂的浓度为0.5μM;
所述芳香烃受体拮抗剂的增强剂的浓度为0.5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增培养的时间为7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诱导培养的时间为21天。
6.一种用于诱导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粒系细胞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培养基,所述第一培养基用于对所述脐带血单个核细胞进行扩增培养,以便得到扩增后的造血干细胞;以及
第二培养基,所述第二培养基用于对所述扩增后的造血干细胞进行诱导培养,以便得到所述粒系细胞,
其中,所述第一培养基选自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诱导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粒系细胞的方法中的第一培养基;
所述第二培养基选自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诱导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粒系细胞的方法中的第二培养基。
7.一种用于诱导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粒系细胞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培养装置,所述第一培养装置用于利用第一培养基对所述脐带血单个核细胞进行扩增培养,以便得到扩增后的造血干细胞;以及
第二培养装置,所述第二培养装置用于利用第二培养基对所述扩增后的造血干细胞进行诱导培养,以便得到所述粒系细胞,
其中,所述第一培养基选自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诱导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粒系细胞的方法中的第一培养基;
所述第二培养基选自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诱导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粒系细胞的方法中的第二培养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华南生物医药研究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华南生物医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4310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