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在环氧树脂中含磷氮硫的反应型阻燃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45125.1 | 申请日: | 2016-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94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简荣坤;王盼;夏龙;余小琴;郑雪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9/6574 | 分类号: | C07F9/6574;C08G59/62;C08G59/56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张耕祥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型阻燃剂 制备 环氧树脂 磷氮 阻燃剂 阻燃 机械性能 协同阻燃作用 后处理 氨基噻唑 对羟基苯 惰性气体 合成工艺 热稳定性 阻燃性能 反应器 氨基苯 固化物 搅拌器 冷凝管 磷杂菲 溶剂 氧化物 抽滤 氮磷 烘干 环氧 甲醛 洗涤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在环氧树脂中含磷氮硫的反应型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如下:在配有冷凝管和搅拌器的反应器中依次加入对羟基苯甲醛、2‑氨基噻唑或2‑氨基苯并噻唑和溶剂,通入惰性气体,进行第一次反应;再加入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进行第二次反应,反应结束后,将体系抽滤、洗涤、烘干即得白色或浅褐色的含磷氮硫反应型阻燃剂。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合成工艺简单,周期短,后处理容易,易于控制和工业化生产。2、制备的阻燃剂同时含有氮磷硫三种阻燃元素,具有协同阻燃作用,可明显提高环氧树脂的阻燃性能。3、所制备的阻燃剂为反应型阻燃剂,在改善环氧固化物阻燃效果的同时,能有效保持其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应型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应用在环氧树脂中含磷氮硫反应型阻燃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环氧树脂作为一种典型的热固性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粘接性、力学性能、电绝缘性和耐腐蚀性,以及收缩率低、加工成型容易、成本低廉等优点,在集成电路、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领域方面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然而环氧树脂属于易燃材料,且在燃烧时热释放速率大,热值高,火焰传播速度快,不易熄灭,有时还产生浓烟和有毒气体,造成对环境的危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因此,提高环氧树脂的阻燃性能已成为当下研究材料性能的一大热点。
目前,环氧树脂阻燃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添加型阻燃和反应型阻燃两种。添加型的阻燃剂是指将阻燃剂添加入环氧树脂中,它不会与环氧树脂反应,而是以物理方式分散于环氧树脂中。虽然操作简单但伴随着一些使用问题,如与高分子基体的相容性差,导致基体的力学性能下降等。反应型阻燃剂则是通过化学方法在高分子材料中引入阻燃基团,以提高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耐燃性和抑制材料燃烧。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对环氧树脂进行阻燃,还能较好地保持环氧树脂的机械性能。
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作为含磷杂菲化合物,是新型的阻燃中间体。利用其活泼的P-H键可以用于合成不同官能团的新型小分子,将磷杂菲结构引入到不同的阻燃剂或聚合物中获得良好的阻燃特性。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含有N、P和S三种阻燃元素的新型反应型阻燃剂,并将其添加到环氧树脂中,有效的提高了环氧树脂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环氧树脂中同时含氮磷硫三种元素的反应型阻燃剂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1、本发明所述的用于环氧树脂同时含磷氮硫三种元素的反应型阻燃剂的化学结构式为:
2、本发明所述用于环氧树脂同时含磷氮硫三种元素的反应型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在配有冷凝管和搅拌器的反应器中依次加入对羟基苯甲醛、氨基噻唑或氨基苯并噻唑和溶剂,通入惰性气体,46~52℃下进行第一次反应,反应1.8~2.4小时后,加入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继续反应24~26小时,反应结束后,将体系抽滤、洗涤、烘干即得白色或浅褐色的含磷氮硫反应型阻燃剂。
其中,以上方法所述的氨基噻唑为2-氨基噻唑,氨基苯并噻唑为2-氨基苯并噻唑。
以上方法所述DOPO和氨基噻唑或氨基苯并噻唑的摩尔比为1:1~1.2。
以上方法所述DOPO和对羟基苯甲醛的摩尔比为1:1~1.2。
所述的惰性气体为氮气。以上方法所述溶剂为乙醇、丙酮、甲苯、二氯甲烷、二氧六环等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师范大学,未经福建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451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