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侧滑窗取平均一维检测的FPGA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45228.8 | 申请日: | 2016-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73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高嵩;李明涛;陈燕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航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7/292 | 分类号: | G01S7/292;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张春;张辉 |
地址: | 1000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侧 取平 均一 检测 fgpa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侧滑窗取平均一维检测的FPGA实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输入原始数据,并对雷达工作参数进行设置;步骤2:对步骤1输入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步骤3:对步骤2的处理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本发明有效的解决了雷达信号处理系统工作重频大,处理点数多与DSP芯片处理速度不足的矛盾,用FPGA设计实现了两侧滑窗取平均的一维检测,已经在实际工程中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通用性,对以后的类似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雷达信号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侧滑窗取平均一维检测的FPGA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如今的雷达信号处理系统,普遍采用FPGA加DSP的处理架构,大多数雷达信号处理采用先做距离向脉压,再做方位向脉压即积累后再进行二维检测的处理方式,FPGA做完距离向脉压和积累后将数据传给DSP,由DSP进行检测和后续的处理。
但对于本发明中的雷达,天线转速较快,波束较窄,积累后的结果检测不到目标,所以采用对距离向脉压结果直接进行一维检测的方法,能够获得较好的检测效果。对于做二维检测算法的雷达信号处理系统,几十个甚至几百个雷达重复周期进行一次检测,检测周期较长,对于算法实现的速度要求较低;而对于本发明中的一维检测,需要每个重复周期进行一次检测,检测周期短,检测点数大,对于处理速度的要求远高于二维检测。随着FPGA设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芯片规模的不断扩大,用FPGA实现复杂信号处理算法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相比于DSP,FPGA在速度和资源两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优势。
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特别是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的高速发展,如今的雷达信号处理系统,越来越多的采用FPGA进行复杂的信号处理接口控制和算法设计。FPGA有着内部资源多,工作稳定可靠,速度快的优势,针对本发明中的具体情况,如果使用DSP实现一维检测,存在着以下困难:每个重复周期要对距离向脉压结果进行一维检测,检测周期短,数据量过大,在如此短的时间对如此大量的数据进行检测,还要同时进行其他的数据处理,处理速度是DSP难以承受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根据一维检测基本原理,提供一种两侧滑窗取平均一位检测的FPGA实现方法,该方法有效的解决了进行一位检测的雷达信号处理系统检测周期短,检测数据量大与DSP芯片处理速度不够的矛盾,经过在具体工程中的验证,实际检测结果与理论仿真结果一致,各项指标均达到了雷达信号处理的要求,效果理想。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两侧滑窗取平均一维检测的FPGA实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输入原始数据,并对雷达工作参数进行设置:
该步骤根据一维检测基本原理,用matlab模拟雷达信号处理实际工作流程,将原始数据输入,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雷达进行工作参数的设置。
步骤2:对步骤1输入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
步骤3:对步骤2的处理结果进行对比验证:
该步骤将FPGA的处理结果与理论仿真结果进行对比,从而验证FPGA设计的正确性。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1中,输入的原始数据为基带信号,设置的雷达工作参数具体如下:采样率为40MHz,基带信号带宽包括20MHz和10MHz两种,其中带宽20MHz的信号包括2us脉宽和20us脉宽两种,带宽10MHz的信号脉宽为80us。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2中,对步骤1输入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具体为:
对输入的原始数据进行距离脉压运算,然后对距离脉压运算后的数据进行一维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航无线电测量研究所,未经北京华航无线电测量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452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