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质的水解加氢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45877.8 | 申请日: | 2016-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50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林科;李林;郭立新;崔永君;江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石联合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1/08 | 分类号: | C10G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闫聪彦;李敏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水解 加氢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生物能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的水解加氢工艺,包括如下步骤:配制含有催化剂和生物质的浆液,向所述浆液中通入氢气以发生反应,并控制反应压力为13~25MPa、反应温度为200~480℃,最终制得生物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应效率高、无焦炭产生、液收高的生物质的水解加氢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能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的水解加氢工艺。
背景技术
生物质是指一切直接或间接利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质,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排泄与代谢物,它具有可再生性、低污染性和广泛分布性,因此,从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出发,生物质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当前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重点。
生物质液化技术是生物质资源利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主要可分为间接液化和直接液化两大类,其中,生物质直接液化技术是指在溶剂或催化剂的作用下,采用水解、超临界液化或通入氢气、惰性气体等,在适当的温度、压力下将生物质直接从固体液化成液体。生物质直接液化技术主要有热解液化、催化液化和加压加氢液化等,尤其以加压加氢液化产品收率高、品质好,但是,加压加氢液化的反应条件苛刻,另外还包括固体物料干燥、粉碎、制浆、升温、加压、反应、分离等十分复杂的工序。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3242871A公开了一种重油-生物质加氢共液化工艺,该工艺通过将经过干燥的生物质预粉碎至40~100目后再与重油混合形成浆料,并向此浆料中加入催化剂和硫化剂,而后置于浆态床加氢反应器中,控制反应温度为370℃-430℃,氢分压为4-8MPa,进行加氢热裂解反应,反应产物经分馏后得到生物油和焦炭。
虽然上述工艺可使生物质的转化率达到90wt%以上且油相收率在70wt%以上,但由于该技术的反应温度较高,且氢分压较小,从而造成水解、裂化、加氢等反应的效率较低,最终导致生焦量较大,而生焦量大则必将导致液收低。因此,如何对现有的生物质液化工艺进行改进以克服其反应效率低、生焦量大的缺陷,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依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生物质液化工艺中的水解、裂化、加氢等反应不充分、焦炭缩聚现象严重的缺陷,进而提供一种反应效率高、无焦炭产生、液收高的生物质的水解加氢工艺。
为此,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生物质的水解加氢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配制含有催化剂和生物质的浆液,向所述浆液中通入氢气以发生反应,并控制反应压力为13~25MPa、反应温度为200~480℃,最终制得生物油。
在所述浆液中,所述生物质的含量为10~50wt%,优选为30~40wt%。
在所述浆液中,所述催化剂的含量为0.1~10wt%,优选为2wt%;所述催化剂的粒径为5μm-500μm。
所述浆液的配制方法为:
将所述催化剂加入至液态生物质中以形成所述浆液,所述液态生物质选自植物油、动物油、地沟油或动物粪便中的一种或多种;或者
固体生物质经干燥、粉碎及除灰后与所述催化剂混合得到混合物,将所述混合物加入至油品中,从而形成所述浆液;所述油品为植物油、动物油、煤焦油、石油或本工艺制得的生物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中的固体生物质原料可以是麦子、水稻、玉米、棉花等农作物的秸秆,也可以是芦苇、竹黄草、树木、树叶、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还可以是藻类、工业上的木质、纸质废弃物等;可以是一种生物质也可以是多种生物质共同组成的生物质原料。
经干燥后的固体生物质的含水量为3~25wt%,优选为5~15wt%;
经粉碎后的固体生物质的粒度为1~5000μm,优选为50~50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石联合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华石联合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458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