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刹车液压系统的接力式液体自动增压泵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47247.4 | 申请日: | 2016-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25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陈炳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炳周 |
主分类号: | F04B53/00 | 分类号: | F04B53/00;F04B53/10;B60T13/16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5104 | 代理人: | 覃现凯 |
地址: | 530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腔 单向阀 大径 刹车液压系统 自动增压泵 接力式 泄油孔 小径 泄油单向阀 制动安全性 端面圆心 回位弹簧 使用寿命 软管 出油孔 进油孔 内腔中 排气孔 刹车泵 通油口 小径端 泵体 顶杆 嵌装 泄油 中轴 进口 连通 出口 配合 | ||
一种用于刹车液压系统的接力式液体自动增压泵,所述泵体设有T形圆柱内腔,T形圆柱内腔的小径部分端面开设有出油孔,T形圆柱内腔大径部分端面设有进油孔和第一排气孔,所述T形活塞管安装在T形圆柱内腔中,T形活塞管的大径部分端面为通油口,T形活塞管的小径部分端面圆心处开设有泄油孔,泄油单向阀芯与泄油孔配合,回位弹簧套装在T形活塞管的小径端上,泄油顶杆嵌装于T形活塞管中轴上,第一单向阀的进口与T形圆柱内腔大径部分连通,第一单向阀的出口通过软管与第二单向阀的进口连接,第二单向阀的出口与T形圆柱内腔大径部分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提高了车辆的制动安全性,提高了刹车泵的使用寿命,为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刹车液压系统的接力式液体自动增压泵。
背景技术
汽车刹车系统又称汽车制动系统。刹车系统作用是:使行驶中的汽车按照驾驶员的要求进行强制减速甚至停车;使已停驶的汽车在各种道路条件下(包括在坡道上)稳定驻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速度保持稳定。
目前大部分小型车都采用液压制动,因为液体是不能被压缩的,能够几乎100%的传递动力,基本原理是驾驶员踩下刹车踏板,向刹车总泵中的刹车油施加压力,液体将压力通过管路传递到每个车轮刹车卡钳的分泵活塞上,分泵活塞驱动刹车卡钳夹紧刹车盘从而产生巨大摩擦力令车辆减速。刹车系统运用了“帕斯卡定律”,根据静压力基本方程(p=p0+ρgh),盛放在密闭容器内的液体,其外加压强p0发生变化时,只要液体仍保持其原来的静止状态不变,液体中任一点的压强均将发生同样大小的变化。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踩下制动踏板后施加到刹车总泵液体上的压强等于刹车盘活塞处的液体压强,但因为压力等于单位面积的压强,所以只要增大活塞的面积,施加的压力就会增大。
增压泵故名思议就是安装在管路上增压的泵,是众多泵类的一种特殊称谓。一般所说的管道增压泵指的是安装在管路上输送液体的泵,并不局限于指某一种类或形式的泵,可以是立式也可以是卧式,如立式多级离心泵、卧式多级离心泵、立式单级离心泵、卧式单级离心泵、自吸式离心泵等都可以称为管道增压泵。
传统的刹车液压系统包括总泵和分泵,二者之间通过刹车软管连接,然而,仅仅依靠总泵和分泵之间的活塞面积的比差有时不能得到理想的刹车卡钳夹持力,因此,需要在总泵和分泵之间增加一个增压泵。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刹车液压系统的接力式液体自动增压泵,以增加分泵中刹车油压力,达到以较小的踩踏力获得较大的刹车卡钳夹持力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刹车液压系统的接力式液体自动增压泵,包括泵体、T形活塞管、泄油顶杆、回位弹簧、泄油弹簧、泄油单向阀芯、第一O型密封圈、第二O型密封圈、第一密封螺钉、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和软管;
所述泵体设有T形圆柱内腔,T形圆柱内腔的小径部分端面开设有出油孔,T形圆柱内腔大径部分端面设有进油孔和第一排气孔,第一密封螺钉安装在第一排气孔中,
所述T形活塞管安装在T形圆柱内腔中,T形活塞管的小径部分与T形圆柱内腔的小径部分配合,T形活塞管的大径部分与T形圆柱内腔的大径部分配合,T形活塞管的小径部分的外柱面上安装有第一O型密封圈,T形活塞管的大径部分的外柱面上安装有第二O型密封圈,
T形活塞管的大径部分端面为通油口,T形活塞管的小径部分端面圆心处开设有泄油孔,泄油单向阀芯安装在T形圆柱内腔的小径部分中并与泄油孔配合,泄油弹簧一端连接在泄油单向阀芯上,泄油弹簧另一端连接在T形圆柱内腔的小径部分内端面,
回位弹簧套装在T形活塞管的小径端上并位于T形圆柱内腔的大径部分中,
泄油顶杆嵌装于T形活塞管中轴上并且一端固定在T形圆柱内腔大径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炳周,未经陈炳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472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火箭发动机用防回火喷嘴
- 下一篇:管线海运临时辅助支架的固定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