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智能汽车的管路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47747.8 | 申请日: | 2016-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521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黄松檀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松檀 |
主分类号: | F16L37/088 | 分类号: | F16L37/088;F17D5/06;F17D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20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智能 汽车 管路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汽车汽配件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智能汽车的管路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传统汽配件中管路连接器一直都必备标准件,如可拆卸的连接器用于可拆卸的连接管,通常可拆卸的连接器需要保证管的密封,防止管内的液体或气体泄漏。可拆卸的连接器包括锁定端和配合端,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锁定端和配合端,即防止锁定端和配合端松开。通常需要锁定端对配合端进行限位。由于可拆卸的连接器根据用户的需要,必须能过解除锁定端对配合端的锁定。通常可拆卸的连接器连接的管因管内压力变化、管线移动等原因,可拆卸的连接器连接的管在常常遭受非常大的轴向力。可拆卸的连接器需要牢固的连接管与管。
专利文献公开号EP0691501公开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至少两个弹性锁定臂,弹性锁定臂用于锁定或解除锁定配合端。由于弹性锁定臂解锁需要用手拉开两个弹性锁定臂,受操作空间限制,非常的不方便,解除锁定容易使弹性锁定臂变形过量,弹性锁定臂容易疲劳或断裂。
上述现有连接器设计中的存在锁定解锁臂配合部的部件容易变形过量的不足等问题。
此外:专利公布号为CN1916474A的文献公开了一种可松开的插入式接头(即可拆卸的插入式连接器),用于插入一个具有外围挡边的管状插入件。这种插入式接头包括一个容纳插入管状插入件的圆柱形插入腔外壳和一个独立的由硬质/弹性塑料制成的锁紧环(自锁器)。环的锁棱方向向内,呈圆弧形,当将插入件推入接头中时,圆弧形边缘被推开,之后将插入件推入并锁住接头中的部件时,圆弧形边缘弹回,并在挡边后啮合到一起。锁棱边缘的末部通过一对V-形的弹牲臂相互连接,从接头外壳的外侧可以接触到弹性臂,从而将其推到未锁定位置,以便将插入件从接头中拔出。
专利公布号为CN1751202A的文献公开了一种提供一种只要插装有防尘罩就不能锁定止动器(自锁器)的快速连接器用防尘罩及快速连接器(可拆卸的插入式连接器)。在圆筒状的防尘罩主体上一体地设有O形环保护部和与止动器(自锁器)的一部分发生干扰的干扰部,将防尘罩主体插装茌快速连接器的壳体内时,O形环外嵌在O形环保护部上,并且干扰部将止动器(自锁器)限制在不能锁定的位置上。
上述现有连接器设计中的自锁器结构复杂导致安装非常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产品中不足,提供一种带有对称结构设计的弹性锁扣件,且具有安装/拆卸高效、性能优良以及具有智能化功能的应用于智能汽车的管路连接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应用于智能汽车的管路连接器,包括公接头和母接头,所述公接头通过弹性锁扣件与母接头固定连接;所述公接头为空心导管,该公接头依次是由公连接管、第一环形凸起、第二环形凸起和第一软管连接部一体连接而成的;在第一环形凸起与第二环形凸起之间形成能够与弹性锁扣件相配合的卡接槽部;在公连接管的外壁面上套设有能够与母接头保持密封状态的密封装置;所述母接头是由卡接头部、母接头中部和第二软管连接部一体连接组成的;在将公接头的公连接管延伸进入母接头内通孔时,公连接管的外壁面通过密封装置与母接头的母接头中部内壁面密封连接;在卡接头部上开设有上下对称的通槽口,弹性锁扣件能够沿着这两个通槽口嵌置进入卡接头部内;在每个通槽口两端均设有台阶面,每个通槽口两端设有的台阶面分别能够与上拉伸板部两端设有的V型端面Ⅰ、下拉伸板部两端设有的V型端面Ⅱ相互卡接配合,该结构设计,能够有效防止弹性锁扣件嵌置进入卡接头部时从卡接头部的其中一个通槽口穿出,保证了弹性锁扣件稳定地嵌置在卡接头部内。
在卡接头部内设有两个导轨Ⅰ和两个导轨Ⅱ,该两个导轨Ⅰ和两个导轨Ⅱ位于同一平面上,并排列在母接头轴向方向上;且两个导轨Ⅰ位于一同侧,两个导轨Ⅱ位于另一同侧;该两个导轨Ⅰ和两个导轨Ⅱ是分别用于与弹性锁扣件上的两个导槽口Ⅰ和两个导槽口Ⅱ相互配合的,避免弹性锁扣件在被振动过程中在上下方向上产生不必要的波动或者晃动,保证弹性锁扣件在母接头内的稳固性,以及弹性锁扣件与公接头之间配合连接的紧密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松檀,未经黄松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477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