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合有空调和冰箱的制冷器具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48034.3 | 申请日: | 2016-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24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姜峰;宫久玲;黄海华;李天平;周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1/65;F24F11/64;F25D23/12;F25D2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蒸发器 支路 冰箱蒸发器 冰箱间室 制冷器具 制冷系统 冰箱 冷量 冷风风道 蓄冷装置 空调室 调和 空调 共用冷凝器 彼此连接 并联设置 控制系统 电磁阀 压缩机 感测 开闭 释放 吸收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组合有空调和冰箱的制冷器具及其控制方法。所述制冷器具包括,冰箱间室,设置有提供冷量的冰箱蒸发器;空调室,设置有空调蒸发器及蓄冷装置,所述空调室通过冷风风道与外界相连通,所述蓄冷装置用于当所述空调蒸发器工作时吸收冷量、并于所述冷风风道打开时向外界释放冷量;制冷系统,包括彼此连接的共用压缩机、共用冷凝器、及通过电磁阀并联设置的冰箱支路和空调支路,所述冰箱支路包括所述冰箱蒸发器,所述空调支路包括所述空调蒸发器;控制系统,用于感测外界温度、冰箱间室温度并根据所述外界温度、所述冰箱间室温度控制所述制冷系统的开闭,且当所述制冷系统开启时,控制所述空调蒸发器和所述冰箱蒸发器的至少其一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电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有空调和冰箱的制冷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用制冷器具主要有空调和冰箱两种,二者均具有制冷系统。冰箱通常仅具有冷藏冷冻等存储食品的功能,在室内温度高时无法调节室内温度,而通常利用空调调节室内温度。相对于普通家庭而言,同时购置空调和冰箱会导致消费增加,而且占用空间较大不符合家居布局优化。另外,夏季温度较高时,空调和冰箱的制冷系统单独工作导致环境噪音大、能耗高,使用户舒适度降低,也不符合环保节能的观念。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有空调和冰箱的制冷器具及其控制方法,其同时具有冰箱和空调的双重功能,而且共用同一制冷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能耗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组合有空调和冰箱的制冷器具,所述制冷器具包括,
冰箱间室,设置有用于向所述冰箱间室提供冷量的冰箱蒸发器;
空调室,设置有空调蒸发器及蓄冷装置,所述空调室通过可开闭的冷风风道与外界相连通,所述蓄冷装置用于当所述空调蒸发器工作时吸收冷量、并于所述冷风风道打开时向外界释放冷量;
制冷系统,包括彼此连接的共用压缩机、共用冷凝器、及通过电磁阀并联设置的冰箱支路和空调支路,所述冰箱支路包括所述冰箱蒸发器,所述空调支路包括所述空调蒸发器;
控制系统,用于感测外界温度、冰箱间室温度并根据所述外界温度、所述冰箱间室温度控制所述制冷系统的开闭,且当所述制冷系统开启时,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空调蒸发器和所述冰箱蒸发器的至少其一工作。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蓄冷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空调蒸发器的下方的超导盘、及容装于所述超导盘内的蓄冷液,所述蓄冷液的液面介于所述空调蒸发器的下表面和所述空调蒸发器的上表面之间。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冷器具还包括用于开闭所述冷风风道的风门,所述制冷器具具有冰箱模式和空调模式;
当所述外界温度对应于第一预设温度区间时,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风门开启所述冷风风道以使所述制冷器具处于所述空调模式;
当所述冰箱间室温度对应于第二预设温度区间时,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冰箱蒸发器工作以使所述制冷器具处于所述冰箱模式。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区间由第一次预设温度区间和第一主预设温度区间组成,所述第一次预设温度区间的最大值小于所述第一主预设温度区间的最小值,所述空调模式还包括第一阶段空调模式和第二阶段空调模式;
当所述外界温度对应于所述第一次预设温度区间时,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风门开启所述冷风风道并控制所述空调蒸发器不工作以使所述制冷器具处于所述第一阶段空调模式;
当所述外界温度对应于所述第一主预设温度区间时,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风门开启所述冷风风道并控制所述空调蒸发器工作以使所述制冷器具处于所述第二阶段空调模式。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调室还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与所述风门同步开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480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