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酶预催化-磁声催化氧化深度水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49055.7 | 申请日: | 2016-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03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田宝凤;江双双;程成;田伟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神克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新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26 | 代理人: | 孙鸥;朱杰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 氧化 深度 水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酶预催化‑磁声催化氧化深度水处理方法。本发明将经物化+生化二级处理进入酶预催化反应器,添加SKL‑复合酶,催化反应,废水进行多电位差多金属化学催化反应,添加双氧水,强氧化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OH)与有机污染物发生快速的链式反应,有害物质氧化成CO2、H2O或矿物盐;降解污染物和充分使用药剂的目的,固液分离,达到去除SS,投加PAM。本发明克服了难以稳定达到排放标准和处理成本居高不下的缺陷。本发明解决了传统均相Fenton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铁污泥的问题,减少二次污染的产生,还降低了处理的成本,实现在接近中性条件下催化降解污染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污染防治研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酶预催化-磁声催化氧化深度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废水性质复杂、毒性大、盐份高、B/C低,经生化法(如A2/O)处理后出水中仍含有多环芳烃、卤代烃、杂环类、苯酚、酚的同系物以及萘、蒽、苯并芘等多环类化合物,这类污染物属于“三抗”,抗生化、抗光化、抗氧化的难降解性污染物。
工业废水提标升级要求出水达到国家一级A标,从各工程建设运行后的情况调查来看,芬顿、臭氧、活性炭吸附、MBR等常规工艺,处理效果不理想,难以稳定达标且运行成本过高导致反复技改投资。
催化氧化法是对化学氧化法的改进与强化,根据所采取的不同改进措施,发展出湿式催化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均相催化氧化法和多相催化氧化法。湿式催化氧化法是利用对系统加压加温,可利用已有的工业催化剂,使反应迅速完成。而其对设备与配套设施要求高,需要高温、高压;催化剂损耗很大,易发生中毒、致污等现象而失活。光催化氧化法是反应过程中辅以紫外光照,使氧化剂H2O2、O3吸收光能迅速分解形成·OH自由基,攻击水中有机物基团,使之分解。工艺需要紫外线发生装置,需拆换,反应选择性差,废水有机物的光解常受其他竞争反应的干扰,可能产生更毒的物质。均相催化氧化法是向反应体系中投加可溶性的酸、金属盐等物质,通过引发O3、H2O2的自由基型反应并不断再生而对水中有机物氧化反应起催化作用。但均相催化氧化法采用的催化剂无法回收,药剂费用偏高,处理过程中向水质带进其它杂质。
多相催化氧化法是一种新型的深度处理技术,其主要向反应体系中装入固体催化剂,对有机物氧化分解的催化作用在催化剂表面进行,目前其存在着处理效率不稳定,催化剂与废水性质是否匹配对处理效率影响很大。因此,如何根据目前多相催化氧化法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并寻求一种高效广谱的多相催化氧化技术成为难点。常规催化氧化工艺仅将废水中的部分污染物分解成为小分子有机物,而这些小分子有机物(醇、醛、羧酸等)难以完全分解,一些复杂有机物,如苯类、芳香烃类衍生物也很难降解。
在本发明之前,针对这类“三抗”废水实施深度处理,仍然存在着两大主要问题,一是难以稳定达到日趋严格的排放标准;二是处理成本居高不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解决上述缺陷,研制一种酶预催化-磁声催化氧化深度水处理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
一种酶预催化-磁声催化氧化深度水处理方法,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将经物化+生化二级处理后的废水泵提升进入酶预催化反应器,在进酶预催化反应器之前的管道上添加SKL-复合酶,通过水力搅拌混合均匀后进入酶预催化反应器进行生物酶催化反应,SKL-复合酶添加量依据废水浓度变化;
(2)酶预催化反应器出水自流进入磁声催化反应器,磁声催化反应器由磁化装置、超声装置和SKL-复合催化材料组成,SKL-复合催化材料装填密度5kg/m3,废水在磁声催化反应器中进行多电位差多金属化学催化反应,降低下一步催化氧化反应的处理负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神克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神克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490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