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脂组合物及使用其制作的半固化片、层压板和层间绝缘膜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52927.5 | 申请日: | 2016-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99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5 |
发明(设计)人: | 崔春梅;谌香秀;肖升高;陈诚;罗鹏辉;杨宋;何继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生益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83/04 | 分类号: | C08F283/04;C08F236/00;C08K5/06;C08K3/36;C08L51/08;C08L79/04;B32B15/14;B32B37/10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1 | 代理人: | 陆金星 |
地址: | 21512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来酰亚胺树脂 树脂组合物 交联剂 硅氧 层间绝缘膜 半固化片 介电性能 聚丁二烯 热膨胀性 碳氢树脂 无机填料 层压板 相容性 引发剂 粘结性 重量计 阻燃剂 树脂 耐热 制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树脂组合物,以固体重量计,包括:(a)马来酰亚胺树脂:10~80份;(b)硅氧交联剂:10~80份;(c)引发剂:0.01~5份;(d)无机填料:0~60份;(e)阻燃剂:0~30份;本发明采用了硅氧交联剂,为马来酰亚胺树脂提供优异的介电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了现有技术的聚丁二烯等碳氢树脂的粘结性不良、热膨胀性差、耐热不足以及与其他树脂的相容性差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脂组合物及使用其制作的半固化片、层压板和层间绝缘膜,属于电子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个人电脑、服务器为首的信息终端机器以及因特网路由器、光通信等通信机器以高速来处理大容量的信息,电信号的高速化、高频化正在推进,因此提高传输速度和保持信号的完整性是高速高频产品关注的重点。而印制电路板材料对高速信号完整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号损耗上,包括反射、趋肤效应以及介质损耗。尤其近年来,随着半导体用封装基板的小型化、薄型化,在部件安装封装装配时,存在因芯片与基板的热膨胀率之差而产生的翘曲变大的问题,从而要求低热膨胀化。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都是通过增加无机填料的填充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大量无机填料会引起由吸湿所致的绝缘可靠性降低、树脂-布线层的密合不足、压制成形不良等问题。
另一方面,聚丁二烯作为热塑性树脂,具有优异的介电性能(低的介电常数和低的损耗角正切),因此,高频高性能印制线路板领域中采用聚丁二烯是理想选择。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聚丁二烯存在以下问题:(1)半固化片(预浸料)的粘性高,不利于储存和使用;(2)和热固性树脂的相容性差,在层压过程中出现相分离,并从层压板中渗出,从而导致聚丁二烯的优异介电性能不能充分体现以及板材的耐热性、刚性及粘结性严重下降。
为了解决聚丁二烯的使用问题,日本专利JP2014101398中采用了聚苯醚改性聚丁二烯,改善了树脂组合物相容性问题,因此在树脂组合物中可以添加大量的无机填料,提高板材的刚性和热膨胀性能,但是大量的无机填料的加入严重影响了板材的粘结性和后续PCB的钻孔加工性。美国专利US6569943中使用了分子末端带有乙烯基的胺基改性的液体聚丁二烯树脂,添加大量的低分子量的单体二溴苯乙烯作为固化剂和稀释剂,浸渍玻璃纤维布制作成的电路基板,虽然介电性能很好,但是因为树脂体系在常温下是液体,不能制作成不粘手的半固化片,因此在板材的压制成型时,很难采用通用的半固化片叠卜工艺,工艺操作比较困难。日本专利JP2008133454中公开了含有未改性聚丁二烯和多马来酰亚胺的树脂组合物,该技术方案中因采用多马来酰亚胺树脂可以提高固化物的介电性能、粘结性和热膨胀性,但因采用未改性聚丁二烯,与多马来酰亚胺树脂混合过程中产生相容性不好的问题,影响板材的综合性能。
因此,开发一种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其制作的半固化片、层压板和层间绝缘膜,使其兼具优异的介电性能、耐热性、强度、韧性、低热膨胀率以及高粘结性,显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树脂组合物及使用其制作的半固化片、层压板和层间绝缘膜。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树脂组合物,以固体重量计,包括:
(a)马来酰亚胺树脂:10~80份;
(b)硅氧交联剂:10~80份;
(c)引发剂:0.01~5份;
(d)无机填料:0~60份;
(e)阻燃剂:0~30份;
所述硅氧交联剂的结构式为:其中:
n为1~10的整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生益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生益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529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