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致密油气藏脆性的预测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55165.4 | 申请日: | 2016-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75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亮;杜炳毅;杨午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G01V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致密 油气藏 脆性 预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致密油气藏脆性的预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获取的测井曲线得到模型关系,利用模型关系再建立横波速度预测模型;基于横波速度预测模型预测得到横波速度曲线;根据横波速度曲线、密度曲线和纵波速度曲线计算弹性参数曲线;基于石英含量测井曲线和叠后地震数据体得到石英含量数据体;基于石英含量数据体得到脆性指数;基于叠前地震资料、纵波速度曲线、密度曲线得到时深曲线和地震子波;基于时深曲线、密度曲线和弹性参数曲线建立初始模型,再得到不同角度的合成角度道集,通过合成角度道集与叠前角道集建立反演方程进而反演得到杨氏模量的数据体;基于石英含量数据体和杨氏模量的数据体得到脆性指数的数据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致密油气藏脆性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备受国内外专家的关注,致密油气储层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目前油气勘探热点和难点,致密油气是指赋存于渗透率极低的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等储层的油气,单井产量未能形成工业油气流,可在一定的开采措施下形成工业油流。该类储层具有渗透率低、孔隙结构复杂、矿物组分复杂、脆性特征明显等特点。其中,脆性特征是石油地质学家衡量有效致密储层的重要指标,因此,致密储层的脆性预测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追捧。目前,储层脆性特征预测的地球物理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岩石物理测量和岩石物理建模的致密储层的脆性预测方法。实验测量的方法模拟地下的地质环境,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通过测量与脆性指数密切的相关的岩石特征,如岩石的破碎特征、应力应变关系、岩石的矿物组分等,然后利用这些测量的岩石信息来计算岩石的脆性特征。Kahraman(2015)选取了不同沉积环境下火成岩和变质岩的24个不同的破碎岩石样本进行测量,筛选500g样本制作成大小为19.0-9.53mm的样本在110度的高温条件下加热48小时,在实验测量岩石的破碎指数,通过测量发现岩石的脆性指数和破碎指数存在一个简单的线性关系,从而可以实现岩石脆性特征的预测。Guo(2012)、Liu(2015)充分考虑岩石的矿物组分、孔隙度和孔隙构造,建立针对特殊类型的岩石物理模型,得到岩石的弹性特征与复杂成分和特殊微裂缝属性的关系,通过岩石物理量板来定量描述岩石的脆性特征。
2)以叠前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测井资料和地质信息的叠前反演进行致密储层预测。近年来发展了基于叠前地震反演的致密储层的脆性预测,通过结合地质信息和测井资料,利用叠前地震反演估算纵、横波速度及密度,然后利用这些弹性参数计算储层的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实现储层的脆性预测。郭旭光(2015)提出了利用岩石力学实验测量的结果,建立以杨氏模量和泊松比为主要参数的脆性评价系统,在此基础上利用叠前同步反演获得纵、横波阻抗和密度,然后利用这些参数计算杨氏模量和泊松比,最后,结合脆性指数剖面和平面图实现致密油储层的储层预测和井位优选。Song(2015)认为随着储层深度的增加,岩石的力学性质由脆性逐渐向塑性变化,充分利用岩石脆性和塑性转换点的特征,通过叠后和叠前反演的技术进行脆性矿物和岩石组分的预测,最终可以为致密油气的勘探和开发提供参考。
虽然上述两种方法在致密油气储层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对于精细的致密储层的脆性预测具有明显的不足,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点:未能综合考虑岩石的力学性质和矿物组分,不能建立正确的脆性指数与储层弹性参数之间的关系,不能定量地描述岩石特征;通过简单叠前反演获取的弹性参数计算的脆性指数,缺乏定量关系的指导,使得反演精度大大降低,预测误差会明显增大;针对特殊的致密储层,震岩石物理、储层地球物理特征、反射模式和AVO特征等方面存在研究基础薄弱,不能有效地指导致密油气的勘探。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致密油气藏脆性的预测方法及装置,其能够提高反演的精度,提高致密油气藏脆性预测的精确性。
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致密油气藏脆性的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551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层沉积相划分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水平裂缝地震叠前反演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