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富氧燃气烟气三甘醇脱水装置及其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58845.1 | 申请日: | 2016-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936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引弟;李莎;沈秋婉;田磊;伍丽娟;刘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14;B01D53/26;C01B32/5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 | 代理人: | 冯超,陈家安 |
地址: | 43402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 烟气 甘醇 脱水 装置 及其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富氧燃气烟气三甘醇脱水,具体地指一种富氧燃气烟气三甘醇脱水装置及其工艺。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由于生产和交通需要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而化石燃料燃烧CO2过量排放导致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减少CO2排放己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由于化石能源仍将是未来几十年的主要能源,所以在油气领域,可以因地制宜,将CO2捕获、封存及资源化利用(CCUS)技术引入是解决国家当前碳减排任务最直接的途径,还可以通过向油气藏中注入CO2有助于提高油气采收率,是CCUS技术应用的理想场所。
燃气富氧燃烧后产生的烟气中还含有一定量的饱和水,为了实现CO2的资源化利用,可以对燃气烟气进行脱水、净化处理得到高浓度的CO2用于油气田开发。在CO2管输过程中对水含量有着严格的要求,主要是为了防止两相流的出现和CO2溶于水后对管道、设备的腐蚀,因此在CO2管输之前需要对燃气烟气进行深度脱水处理。
一般来说,仅仅通过压缩和常规降温等方法不太容易将CO2中的水分脱除至管输标准,故需采用其他深度更高的脱水方法,同常规天然气脱水方法一样,富氧燃气烟气的脱水方法有甘醇吸收法、冷却法和分子筛法,而三甘醇吸收法为满足管输要求的首选方法。天然气的主要组分是CH4,还含有少量H2O、乙烷、丁烷等,富氧燃气烟气的主要组分是CO2、H2O,还含有少量其它组分。由于天然气脱水和富氧燃气烟气脱水都属于气体脱水,同时,对于天然气脱水和富氧燃气烟气脱水,三甘醇脱水方法均为首选方法。因此,两者在脱水工艺上会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另外,由于天然气与富氧燃气烟气在组分及性质上存在明显区别,因此,两者在脱水工艺上也会存在一些差别。目前,传统天然气三甘醇脱水工艺流程在技术上十分成熟,但富氧燃烧燃气烟气三甘醇脱水工艺存在工艺参数不完善、经济效益差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富氧燃气烟气三甘醇脱水装置及其工艺。该方法利用塔板设计方法等理论,根据富氧燃气烟气组分、处理量Q及满足驱油CO2技术要求等已知变量推算出模拟过程中需要的一些参数,例如:吸收塔塔径、塔高、塔板液流、降液管、塔板结构等参数。同时,通过工艺流程标准要求及灵敏度分析确定不易获取的参数,例如:汽提气N2的摩尔流量,再通过建立富氧燃气烟气三甘醇脱水工艺流程模型,对燃气烟气进行三甘醇脱水、净化处理。该工艺得到符合管输要求的高纯度CO2,达到CO2的近零排放、提高油气采收率,实现多联产工艺流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富氧燃气烟气三甘醇脱水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吸收塔,所述吸收塔侧壁上设置有上部设置有贫三甘醇进口管,所述贫三甘醇进口管下方设置有富氧燃气烟气进气口,所述吸收塔底部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有止回阀、贫富液换热器、加热器和再生塔;
所述吸收塔顶部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有干气-贫液换热器、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二冷凝器顶端与液化装置侧壁连通;所述液化装置顶部与分离装置侧壁连通;所述贫富液换热器上壁一端与甘醇泵连通,所述甘醇泵与干气-贫液换热器下壁另一端连通,所述干气-贫液换热器上壁一端连接有第一冷凝器。
进一步地,所述吸收塔与止回阀之间安装有吸收塔再沸器,所述吸收塔再沸器与吸收塔另一侧壁的下方连通。
再进一步地,所述吸收塔与干气-贫液换热器之间安装有吸收塔冷凝器,所述吸收塔冷凝器与吸收塔1另一侧的上方侧壁连通。
再进一步地,所述再生塔一侧壁上方设置有汽提气N2是进口管,所述汽提气N2进口管下方为加热器和再生塔之间的管道;所述再生塔底端连接有再生塔再沸器,且再生塔再沸器再与贫富液换热器下壁另一端连通,所述再生塔再沸器与再生塔另一侧壁下方连通,所述再生塔上端连接有再生塔冷凝器,所述再生塔冷凝器与再生塔另一侧壁上方连通。
再进一步地,所述吸收塔塔径大小与甘醇溶液的密度、富氧燃气烟气密度和富氧燃气烟气的体积流量相关,优化吸收塔塔径大小,满足如下公式:
V=0.0508[(ρl-ρg)/ρg]0.5(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大学,未经长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588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