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59554.4 | 申请日: | 201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05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潇川;陈荣国;陈树泉;钱庆荣;陈庆华;肖荔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5/08 | 分类号: | C08L5/08;C08K13/02;C08K3/36;C08K5/521;C08K5/21;C08L23/12;C08L23/06;C09D161/24;C09D5/18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8 | 代理人: | 王义星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酸 复合阻燃剂 甲壳素类 类化合物 混匀 制备 混合反应 白炭黑 多元胺 硅氧烷 聚烯烃 乙酸酐 阻燃剂 尿素 氨基树脂 龟裂现象 水性涂料 有效阻燃 几丁质 壳聚糖 三阶段 相容性 植酸钙 植酸钾 植酸镁 植酸钠 植酸铁 植酸锌 出料 渗析 冷却 木材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复合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该阻燃剂由甲壳素类化合物,植酸类化合物,乙酸酐,硅氧烷,多元胺,白炭黑,尿素和水经混合反应而成;所述的甲壳素类化合物为几丁质或壳聚糖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植酸类化合物为植酸、植酸钠、植酸钾、植酸镁、植酸钙、植酸铁、植酸钴或植酸锌中的至少一种。该阻燃剂的制备主要涉及三阶段混合反应工艺:先将甲壳素类化合物,植酸类化合物,水,多元胺和白炭黑混匀;然后,加入乙酸酐,硅氧烷混匀;最后,再投入尿素混匀,出料,冷却,粉碎即得产品。本发明复合阻燃剂不仅能有效阻燃聚烯烃和木材,而且与聚烯烃和氨基树脂水性涂料均有良好的相容性,可有效避免喷霜、喷白、渗析和龟裂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合物以其良好性的价比,已被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多数聚合物易燃,其很多应用都有特定阻燃要求。含卤阻燃,如卤锑协效,高效且低成本,是传统商业化阻燃的主要手段。然而,含卤阻燃剂具有持久性污染,并破坏臭氧层,现已被多数国家严禁使用。近二十年来,无卤阻燃已成为聚合物阻燃研究的焦点。以聚磷酸铵、季戊四醇和三聚氰胺为核心组分的无卤膨胀型阻燃体系,可谓发展较为成功,已在无卤商业化阻燃领域得到了普遍应用。该体系对组分配比要求较高,只有当其酸源(聚磷酸铵)、炭源(季戊四醇)和气源(三聚氰胺)匹配时,才能有效阻燃聚合物。然而,这些组分为极性物质,易吸潮、与非极性高聚物溶混性差;所以直接将之共混用作聚烯烃等塑料的阻燃剂,容易引发喷霜、渗析和劣化性能等问题;将之添加到氨基等水性涂料作阻燃改良,则易使其固化涂层持久耐用性变差,主要表现为不抗老化,短期内涂层即发生龟裂或脱落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复合阻燃剂,其特征是:由甲壳素类化合物,植酸类化合物,乙酸酐,硅氧烷,多元胺,白炭黑,尿素和水经混合反应而成;
所述的甲壳素类化合物至少有一种选自几丁质或壳聚糖;
所述的植酸类化合物至少有一种选自植酸,植酸钠,植酸钾,植酸镁,植酸钙,植酸铁,植酸钴或植酸锌;
且其配比为:100重量份甲壳素类化合物,165~240重量份植酸类化合物,10~30重量份水,160~235重量份多元胺,20~40重量份白炭黑,260~500重量份乙酸酐,10~50重量份硅氧烷,15~25重量份尿素。
所述的硅氧烷至少有一种选自二乙烯三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二乙烯三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γ-氨乙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脲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2-氨基乙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氨基乙基氨基异丁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或3-缩水甘油基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所述的多元胺至少有一种选自三聚氰胺,二乙烯三胺,四乙基戊胺,六亚甲基四胺,乙二胺,丁二胺,己二胺,N,N-二乙基-1,4-戊二胺,癸二胺,哌嗪,邻苯二胺或二氨基甲苯。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复合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100重量份甲壳素类化合物,165~240重量份植酸类化合物,10~30重量份水,160~235重量份多元胺,20~40重量份白炭黑,混合均匀并于105~135℃反应1~3h,然后,边搅拌边加入260~500重量份乙酸酐,10~50重量份硅氧烷,二次混合均匀并升温于125~145℃反应0.5~1h,最后,再投入15~25重量份尿素,三次混合均匀并升温于250~260℃固化反应0.5 h,出料,冷却,粉碎即得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师范大学,未经福建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595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