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析交通枢纽可达性对区域公共运输方式竞争影响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60373.3 | 申请日: | 2016-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62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伟;王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50/26 | 分类号: | G06Q50/26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61216 | 代理人: | 王芳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析 交通枢纽 可达性 区域 公共 运输 方式 竞争 影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综合运输规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析交通枢纽可达性对区域公共运输方式竞争影响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一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交通运输的实现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以“水运为主”、“铁路为主”逐渐发展到以现代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运、民航运输和管道运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系统集成。
高铁站、飞机场等交通枢纽是国家现代化和发展繁荣的重要标志,大大地提高了人们出行的效率,已经成为国家综合运输网络的主要节点。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多模式运输网络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科学分析交通枢纽可达性是否及如何影响多模式区域公共运输方式的竞争,对于确定交通枢纽布局及接驳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在目前交通枢纽可达性对综合运输方式竞争影响分析方法研究中,已有交通枢纽空间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的定性研究层面,尽管将场站可达性作为运输方式的组成部分考虑,但是忽略了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关系。本发明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不仅将高铁站、机场等交通枢纽的存在作为运输方式吸引力的驱动力,而且还考虑其服务水平。服务水平对综合交通运输方式竞争力的影响包含多个方面,本发明中重点关注其中之—:到(离)站时间。
研究成果对于分析交通枢纽场址的布局、交通枢纽的接驳方式对多模式运输方式的竞争与协同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目前,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构建过程中,交通枢纽场址的选择以及交通枢纽接驳方式的确定是否及如何影响区域公共运输方式竞争的研究较少,目前还没有关于确立交通枢纽可达性对区域运输方式竞争影响分析的系统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综合交通体系网络规划中交通枢纽场址的布局、交通枢纽的接驳方式确定方法问题,以数理统计理论和数据建模方法为技术手段,提供一种可用于分析交通枢纽可达性对区域公共运输方式竞争影响的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分析交通枢纽可达性对区域公共运输方式竞争影响的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1)建立旅客区域交通出行活动信息数据库;
(2)建立区域公共运输多方式选择决策模型;
(3)确定区域运输体系各方式选择概率模型;
(4)揭示枢纽可达性如何影响运输方式的竞争。
步骤(1)中构建区域交通出行选择数据库按如下步骤进行:
(1)确定旅客综合运输体系客运方式出行的调查规模
式中:n—抽样调查样本数;
z—置信水平所对应的z值;
S—标准差;
e—误差界限;
N—调查总体数。
(2)确定综合运输体系客运方式出行的调查方法
根据区域交通具有频率低、距离长、选择行为稀少及调查范围广泛的特征,采取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法进行交通调查。分层随机抽样法是指将调查总体按照 各种运输方式进行分层,然后针对每种运输方式用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抽取样本进行调查。
(3)确定综合运输体系客运方式出行的调查内容
个体属性:性别、年龄、职业、月收入、是否公费、是否有私家车
出行属性:出行目的、出行起讫点
购票属性:购票方式
到站属性:到站方式、到站时间、到站费用
换乘属性:换乘时间(含等待时间)
旅行属性:出行方式、出行时间、出行费用
离站属性:离站方式、离站时间、离站费用
(4)构建综合运输体系客运方式出行的数据库
基于调查的样本数据构建区域交通选择行为信息数据库。信息数据库条目包括旅客出行信息ID、性别、年龄、职业、月收入、是否公费、是否有私家车、出行目的、出行距离、购票方式、到站方式、到站时间、到站费用、换乘时间(含等待时间)、出行方式、出行时间、出行费用、离站方式、离站时间、离站费用,信息数据库中各输入变量类别及表示方法如表1所示。
(5)综合运输体系客运方式选择变量显著性分析与参数估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603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通信号灯、排堵控制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网络质量检测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