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减震车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64925.8 | 申请日: | 201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6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史玉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速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9/00 | 分类号: | B60B9/00;B60B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60 | 代理人: | 成丽杰 |
地址: | 21513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 车轮 | ||
1.自减震车轮,包括共轴设置的内轮圈(1)及外轮圈(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轮圈(1)和外轮圈(2)通过它们之间均匀分布的至少三个减震器(3)连成一体,所述减震器(3)包括与所述内轮圈(1)枢轴连接的外壳(31),所述外壳(31)内设置有组合式卡止件(32),所述组合式卡止件32形成截面为“十”字形的卡槽(33),所述卡槽(33)内设置有与其共轴的弹性阻尼件(34),所述弹性阻尼件(34)和所述外壳(31)与所述内轮圈(1)连接的一端的端面保持间隙(35)且其连接与其共轴的连杆(36)的第一端(361),所述连杆(36)的第二端(362)延伸到所述外壳(31)外部并枢轴连接所述外轮圈(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减震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轮圈(1)包括一连接件(11),所述连接件(11)的外圆周面上均匀分布有三个用于与所述外壳(31)连接的凸耳(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减震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轮圈(2)的内圆周面上均匀设置有三个与所述连杆(36)连接的枢轴连接件(21),与每个所述枢轴连接件(21)连接同一个减震器(3)的所述凸耳(12)的中轴线(X)和减震器(3)的中心轴(Y)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减震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31)包括螺纹连接的第一壳体(311)及第二壳体(312),所述第一壳体(311)及第二壳体(311)均为圆柱形且所述第一壳体(31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壳体(311)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减震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卡止件(32)包括两个保持空隙的圆环状柱体(321),两个圆环状柱体(321)的外壁与所述外壳(31)的内侧壁贴合,两个所述圆环状柱体(321)相背的端面分别与所述外壳(31)的两端的端面内侧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减震车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圆环状柱体(321)之间的空隙宽度小于所述圆环状柱体(321)的内圆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减震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35)处设置有一端固定在所述弹性阻尼件(34)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外壳(31)与所述内轮圈(1)连接的一端的端面上的弹簧(37)。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减震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阻尼件(34)上凹设有具有内螺纹(342)的盲孔(341),所述连杆(36)的第一端(361)嵌入所述盲孔(341)中且其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342)匹配的外螺纹(36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减震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341)的直径小于所述连杆(36)的中间部(363)的直径,所述中间部(363)的外壁与所述组合式卡止件(32)的内壁贴合且延伸到所述外壳(31)外,所述第二端(362)具有圆弧形侧壁,所述外轮圈(2)与所述第二端(362)连接处设置有与所述圆弧形侧壁匹配的弧形凹槽(21)。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自减震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减震车轮可应用于自行车、电动车、残疾车、滑板车、儿童玩具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速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速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6492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轮防盗装置、轮毂和车辆
- 下一篇:一种斜滚式非充气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