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热均匀的肉松加工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66748.7 | 申请日: | 2016-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22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陈华俤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华俤 |
主分类号: | A23L13/10 | 分类号: | A23L13/10;A23P30/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均匀 肉松 加工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均匀的肉松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肉松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炒松,从而将半制品肉松脱水成为干制品,炒松过程对肉松成品的质量、丝头、味道、色泽等均有较大影响。现有技术中,炒松的热源均采用底部加热设备,如采用传统的烧煤、材、液化气设备进行加热,致使加热温度偏高且均匀度不够,温度不易控制,经常会出现炒糊烧焦的现象,致使肉松结团成粉呈红色,再需放入分散机中分散才能形成少量的纤维,不仅破坏纤维质量,而且工序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温度易控制,加热均匀的肉松加工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加热均匀的肉松加工设备,包括底座,支架和炒桶;
所述炒桶包括第一炒桶和第二炒桶;所述第一炒桶为包括第一大端和第一小端的圆锥形炒桶,所述第二炒桶为包括第二大端和第二小端的圆锥形炒桶,所述第一炒桶和第二炒桶通过第一小端和第二小端相互连接并且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炒桶和第二炒桶之间设有落料通孔;
所述第一炒桶的第一大端底部中心垂直设有电机带动旋转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一端连接第一大端,另一端穿过落料通孔连接第二大端;所述搅拌轴位于第一炒桶和第二炒桶的部位上分别设有多个的切刀;
所述支架设置于底座上,所述支架包括驱动装置和驱动装置带动的水平方向上的转轴,所述转轴连接在第一炒桶和第二炒桶之间,所述第一炒桶和第二炒桶由转轴带动绕转轴在竖直方向上转动;
所述炒桶的侧壁内部设有蒸汽加热腔,所述炒桶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加热均匀的肉松加工设备将炒桶设计成上下两个圆锥状的组合,使侧部为倾斜面,使肉松不易沉积在炒桶锅底;设有驱动装置驱动炒桶在竖直方向上转动,在重力的作用下,肉松在炒桶内滚动,配合搅拌轴搅拌,多层切刀切割,避免出现肉松沉积底部,炒的更散;且炒桶的侧壁内部设有蒸汽加热腔,采用炒桶旋转加上全方位的蒸汽加热,使肉松炒制处于最适宜的加热温度区域,以及实现加热过程从低温到高温的有效控制,加热更均匀、温度更易控制,不会出现炒糊烧焦等现象,保持肉纤维的完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高品质肉松的获得,所得肉松不会有残筋膜和成块颗粒等现象,炒出来的肉松蓬松,提高了肉松的品质和口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加热均匀的肉松加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底座;2、支架;21、驱动装置;22、转轴;
3、炒桶;31、第一炒桶;32、第二炒桶;33、搅拌轴;331、切刀;
34、蒸汽加热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本发明的加热均匀的肉松加工设备将炒桶设计成圆锥状,侧部为倾斜面,使肉松不易沉积在炒桶锅底,设有驱动装置驱动炒桶在竖直方向上转动,在重力的作用下,肉松在炒桶内滚动,配合搅拌轴搅拌,多层切刀切割,避免出现肉松沉积底部,炒的更散。
请参照图1,一种加热均匀的肉松加工设备,包括底座1,支架2和炒桶3;
所述炒桶3包括第一炒桶31和第二炒桶32;所述第一炒桶31为包括第一大端和第一小端的圆锥形炒桶,所述第二炒桶32为包括第二大端和第二小端的圆锥形炒桶,所述第一炒桶31和第二炒桶32通过第一小端和第二小端相互连接并且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炒桶31和第二炒桶32之间设有落料通孔;
所述第一炒桶31的第一大端底部中心垂直设有电机带动旋转的搅拌轴33,所述搅拌轴33一端连接第一大端,另一端穿过落料通孔连接第二大端;所述搅拌轴33位于第一炒桶31和第二炒桶32的部位上分别设有多个切刀331;
所述支架2设置于底座1上,所述支架2包括驱动装置21和驱动装置21带动的水平方向上的转轴22,所述转轴22连接在第一炒桶31和第二炒桶32之间,所述第一炒桶31和第二炒桶32由转轴22带动绕转轴22在竖直方向上转动;
所述炒桶的侧壁内部设有蒸汽加热腔34,所述炒桶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华俤,未经陈华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667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味腊肉的深加工制作工艺
- 下一篇:一种风味狗肉松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