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牵引车用牵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67915.X | 申请日: | 201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64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鑫;赵清海;米立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G9/04 | 分类号: | B61G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阚梓瑄;王卫忠 |
地址: | 037038***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牵引装置 中心销 牵引导柱 轴承关节 牵引车 牵引座 一字形 牵引 二系横向减振器 工艺操作性 转向架构架 焊接连接 螺栓连接 牵引横梁 橡胶关节 转向功能 车体 端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牵引车用牵引装置,采用中心销+一字形牵引方式,主要包括牵引横梁(4)、牵引导柱(3)、多功能牵引座(1)、中心销(5)、二系横向减振器座(2)以及轴承关节(6)等,采用轴承关节代替之前的橡胶关节,实现了较好的转向功能。首次在牵引装置中采用了牵引导柱,实现了中心销+一字形牵引,大大降低了牵引装置所占的空间,减少了转向架构架座多,空间少设计困难。多功能牵引座直接利用端板与车体底部螺栓连接,工艺操作性更强。牵引装置整体结构通过焊接连接,大大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牵引车用牵引装置用于连接转向架与车体,是一种能够将纵向力、横向力在转向架与车体之间进行传递的装置,保证车辆轴重的均匀分配,机车在轨道上运行进出曲线时,能够实现转向架相对于车体的回转运动。它既是承载装置,又是活动关节。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牵引车用牵引装置,牵引装置作为转向架的重要组成单元,其合理的设计关系到整个转向架的动力学性能,从而直接影响到机车车辆的运行品质。
背景技术
目前高速客运电力机车的新思想、新技术已不断涌出,这些新思想、新技术大规模的推广,为今后我国铁路向高速方向顺利发展和延续垫定了基础。在此发展形式下,对机车转向架性能及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牵引装置作为转向架的重要组成单元,起着传动纵向力、横向力的作用,牵引装置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转向架的品质。
目前铁路机车车辆常用的牵引装置为中间推挽牵引杆式牵引装置、中心销式牵引装置以及中心销+Z字形牵引装置。
中间推挽式牵引杆式牵引装置,牵引杆一端位于转向架构架末端,另一端位于车体中心或车体前端,牵引杆倾斜安装,牵引杆延长线位置通过转向架中心轨道上平面。该结构要求牵引杆长度尽量长,这样就可以起到约束车体与转向架纵向运动,而不影响车体与转向架在横向、垂向及相对回转时的相对运动。
中心销式牵引装置,中心销安装于转向架构架横梁中心上部,由上心盘、衬套和下心盘构成。上心盘与下心盘分别于车体和构架联接,在运行时,通过上心盘和下心盘相对转动,实现在机车过曲线时,车体与转向架二者之间的相对运动。中心销式牵引装置主要缺点:中心销式牵引装置牵引点安装位置较高,高于构架上平面,机车在牵引和制动时会发生轴重转移,车轮与轨道之间粘着性能相对较差;车体与转向架之间的横向运动受到约束,不能实现大的横向位移和偏转;上心盘和下心盘二者之间转动,会造成衬套磨损,维护不方便。
中心销+Z字形牵引装置,牵引拉杆的低位牵引结构位于转向架的正中心,牵引座与中心销橡胶套过盈配合,中心销与中心销橡胶套配合。牵引杆一端与转臂连接,另一端与构架连接。其主要缺点:牵引座与牵引杆均采用锻造或者铸造,研发成本较高;中心销橡胶套承担着机车过弯道时的扭转、偏转以及回复,可能会造成中心销橡胶套的损伤;构架牵引杆座的布置给本来空间不够的转向架横梁布置带来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牵引车用牵引装置,采用中心销+一字形牵引方式,主要包括牵引横梁(4)、牵引导柱(3)、多功能牵引座(1)、中心销(5)、二系横向减振器座(2)以及轴承关节(6)等。多功能牵引座端板与车体底部螺栓连接,侧板(12)布置有二系横向减振器座(2)以及可以充当二系横向止挡(如有需要)。内侧布置有肋板(13)(14)(15),可以承受较强的横向力。多功能牵引座整体采用钢板焊接。
中心销一端与多功能牵引座焊接连接,另一端与轴承关节过盈配合,中心销底部与托盘(16)螺栓连接防脱落。轴承关节是一种球面滑动轴承,其滑动接触表面是一个内球面和一个外球面,运动时可以在任意角度旋转摆动。关节轴承具有载荷能力大、抗冲击、耐磨损、润滑好的优点。
牵引导柱一端与导柱金属橡胶弹簧(9)过盈配合,导柱金属橡胶弹簧同导柱外套筒(8)通过螺栓过盈连接;导柱外套筒与导柱座(7)焊接连接,导柱座与构架焊接连接。牵引导柱另一端与牵引横梁螺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679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