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过氧化氢法烟气脱硫处理工艺及其脱硫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68676.X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93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王静怡;李建军;马桂英;李英杰;何西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沂圣大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50 | 分类号: | B01D53/50;B01D53/78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51202 | 代理人: | 刘双兰 |
地址: | 27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氧化氢 烟气 脱硫 处理 工艺 及其 系统 | ||
1.一种过氧化氢法烟气脱硫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调节硫酸尾气参数
在硫酸尾气进入反应吸收塔(1)前,调节好硫酸尾气温度,压力,氧气含量各参数,使硫酸尾气符合脱硫要求;
(2)混合气体形成
将步骤(1)调节好参数的硫酸尾气通入反应吸收塔(1)中气体混合室(5)即吸收塔第四层,将过氧化氢储存罐(6)中的过氧化氢通过输送管道(7)送入反应吸收塔(1)中气体混合室(5)后分解产生水和氧气,产生的氧气和硫酸尾气在反应吸收塔中气体混合室(5)中混合接触反应,形成含有三氧化硫的混合气体;
(3)去除二氧化硫
经步骤(2)形成的混合气体与反应吸收塔(1)中循环液室(3)即吸收塔第二层中的稀硫酸溶液喷头(9)喷淋而下的稀硫酸溶液在反应吸收塔(1)中吸收层(4)即吸收塔第三层混合接触,接触后的硫酸尾气则溶于稀硫酸中并落入反应吸收塔(1)底部,此时二氧化硫得到去除;所述稀硫酸溶液为经脱硫处理系统产生,由循环泵(10)经输送管道(7)输送至反应吸收塔(1)外的循环槽(11)后再输送至循环液室(3);
(4)稀硫酸溶液的循环利用
将步骤(3)产生的稀硫酸溶液,从反应吸收塔底部经输送管道由循环泵外排至循环槽内;调节循环槽内稀硫酸浓度,当其浓度达到2.90%后,循环回流至反应吸收塔中循环液室的稀硫酸溶液再经稀硫酸溶液喷头喷淋而下与混合气体在反应吸收塔中吸收层混合接触,循环上述步骤(3)过程,以达到二氧化硫的去除;
(5)达标烟气排放至大气中
所述硫酸尾气经步骤(1)—(4)净化后通过反应吸收塔中除雾层(2)即吸收塔第一层安装的除雾器(8)除水干燥后,达到排放标准的烟气经反应吸收塔(1)顶部连接的输送管道(7)送入烟囱排放至大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过氧化氢法烟气脱硫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硫酸尾气的进气温度控制为60—8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过氧化氢法烟气脱硫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过氧化氢储存罐(6)中的过氧化氢,其浓度为27.5%的过氧化氢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过氧化氢法烟气脱硫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硫酸尾气溶于稀硫酸中的比例为1:40体积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一种过氧化氢法烟气脱硫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为0.1-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过氧化氢法烟气脱硫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稀硫酸溶液在反应吸收塔(1)中循环液室(3)的硫酸浓度应保持在20~30%范围,以达到吸收要求的酸浓度。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一种过氧化氢法烟气脱硫处理工艺采用的脱硫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吸收塔(1),过氧化氢储存罐(6),输送管道(7),循环泵(10),循环槽(11)和烟囱(12);其中,所述反应吸收塔(1)为单塔四层:有除雾层(2)即吸收塔第一层,除雾层紧邻循环液室(3)即吸收塔第二层,循环液室紧邻吸收层(4)即吸收塔第三层,吸收层紧邻气体混合室(5)即吸收塔第四层;所述过氧化氢储存罐置于反应吸收塔下部左外侧,通过输入管道(7)与反应吸收塔底部气体混合室连接,气体混合室与反应吸收塔下部右外侧循环泵(10)连接,循环泵与反应吸收塔中部右外侧循环槽(11)连接,循环槽连接反应吸收塔中循环液室,所述烟囱(12)安装于反应吸收塔顶部外侧,烟气通过除雾层后经输送管道排放至大气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过氧化氢法烟气脱硫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吸收塔(1)的单塔四层设计为大开孔率填料塔或空塔。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一种过氧化氢法烟气脱硫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层(2)即吸收塔第一层中安装有除雾器(8)。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一种过氧化氢法烟气脱硫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液室(3)即吸收塔第二层中安装有若干稀硫酸溶液喷头(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沂圣大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四川大学,未经临沂圣大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6867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电站配电箱用吸附剂
- 下一篇:一种处理VOCs的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