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69130.6 | 申请日: | 201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10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汤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安云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G10L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王增鑫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信息处理 方法 装置 移动 终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具体包括在语音监听模式开启下,接收语音数据;将所述语音数据内容信息中的语音特征,与预定义语音数据模型进行匹配,其中,所述预定义语音数据模型根据用户预先录入的语音数据生成,若匹配结果则向预定的联系人发送指定信息。这样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用户就可以在不接触到手机的情况下,进行紧急求救,向预定的联系人发出指定信息,其预先设定的联系人收到信息后即可快速采取必要救援行动,从而简化求救操作步骤,缩短用户被救的时间,提高用户在遇到突发事件的安全系数,且不容易被犯罪人员发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语音识别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终端成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项设备,同时,移动通信终端的发展也日渐成熟,可实现各种应用操作,用户遇到危险时可通过移动通信终端发送求救信息就是一种。
在现有技术中,用户使用移动通信终端求救需要接触到移动终端才能发出报警信息或者呼出电话,并且对现场的录制也要手动操作,不能在紧急情况或者特定场合下自动发出求救信息,用户意图接触移动终端进行自救的动作将会被危险分子识破并被阻止。比较常见的是,儿童离开家长视线、与陌生人约会、女性走夜路或者夜晚打车等各种原因都会造成人口失踪问题,又如,为避免夜晚打车的危险,女性打车时尽量打出租车,但是也无法避免遇上不良车主。此外,当当事人出行过程中发生危险时,往往不能及时向家人或者朋友发求救信号,甚至无法报警,即使有机会发出求救信号,也有可能因处于陌生地点,而无法及时告知其所在地,影响及时救援。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提高用户在遇到突发事件的安全系数,且不容易被犯罪人员发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包括:
在语音监听模式开启下,接收语音数据;
获取所述语音数据内容信息中的语音特征;
将所述语音特征与预定义语音数据模型进行匹配,其中,所述预定义语音数据模型根据用户预先录入的语音数据生成;
若匹配向预定的联系人发送指定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语音特征包括语音的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语音数据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语音数据拆分为单个元素和预定义语音数据模型的单个元素进行识别,如果识别误差不小于预设值,则丢弃所述语音数据;
所述识别误差值预设值为35%。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预定义语音数据模型根据用户预先录入的语音数据生成,包括,
预先录入用户语音生成第一语音数据;
根据所述的第一语音数据内容信息提取语音特征;
将所述第一语音数据内容信息的语音特征转换为数字信息,并拆分成多个组成元素;
将所述多个组成元素重组为第二语音数据;
将第一语音数据和第二语音数据形成预定义语音数据模型。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预定义语音数据模型根据用户预先录入的语音数据生成,包括,
预先录入用户语音生成第一语音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安云世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安云世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691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