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进的基于数字自适应干扰对消的收发隔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69712.4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22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麻清华;蒋德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7/02 | 分类号: | G01S7/02;G01S7/03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基于 数字 自适应 干扰 对消 收发 隔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的基于数字自适应干扰对消的收发隔离方法,属于信息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雷达辐射源的侦察是实行有效电子干扰的前提,利用侦察接收机来接收敌方发射的雷达信号,发现敌方雷达的存在与否、并快速测量其相关参数以及识别雷达的威胁程度,引导干扰机对敌方雷达进行干扰和破坏。雷达信号的侦收是雷达对抗的基础,是夺取电磁优势的前提和克敌制胜的关键。
干扰机自身发射的干扰不影响自身侦察接收机的正常工作,称为干扰机的收发隔离。干扰机的收发隔离是电磁兼容的重要内容之一。干扰机发射和侦收往往是同距离或近距离、同频率、同方向、同时间、同带宽的信号,且干扰机辐射功率很大,远高于侦察接收机的灵敏度。收发隔离不好,轻则降低侦察接收机的实际灵敏度,减少侦察作用距离;重则使得干扰机自发自收,形成自激励,无法检测外界雷达信号,也就是自己发射的干扰信号漏入到自己的接收机中,扰乱了自身接收机的正常工作,使自身的瞄频接收机不能正常的对雷达信号进行瞄频工作,使自身的角跟踪接收机不能对雷达信号正常接收,使角跟踪系统不能对准被干扰的目标。
目前的干扰机中普遍采用收发分时工作方式,即对干扰机的发射时间开窗,在窗口时间宽度内关闭干扰发射,保证侦察接收机有足够的工作时间,在窗口宽度之外为干扰发射时间,闭锁侦察接收机。一般侦察时间与干扰时间按1:9进行分配。
随着雷达采用灵活的相控阵体制以及复杂多变的信号形式和频率、重频等参数捷变等雷达先进抗干扰技术,通常采用时分方法实现侦察和干扰,雷达侦察机难以实现快速的干扰引导。为了实现对参数捷变雷达的高概率截获,并实时进行有效干扰,必须侦察和干扰同时进行,做到“侦中扰,扰中侦”。
若干扰和侦察同时工作时,存在着侦察接收天线和干扰发射天线之间的收发隔离问题。在干扰过程中,由于作战环境导致干扰系统的布置受到各种局限,或者受到机载干扰机的平台的限制,收发天线间的间距不可能足够大,干扰信号可以直接耦合或者经过周围近距离环境物体的发射形成多路径信号进入干扰机的侦察接收机,从而可能导致轻则降低侦察接收机的实际灵敏度,减少侦察作用距离;重则使干扰机自发自收,形成自激励,无法检测雷达信号。
传统的提高收发隔离度的方法(如增大收发天线的间距、减少收发天线的侧向辐射以及在收发天线间增加正交吸收性隔离屏等)无法满足小平台干扰机对隔离度的高要求,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有效削弱干扰信号对侦察接收系统影响的方法,增加干扰机收发隔离度是转发式干扰技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由于受平台的限制,发射天线发出去的干扰信号经常会碰到各种遮挡而多次反射造成的多径现象,这种直接耦合或经过遮挡物体的反射所形成的多径信号进入干扰机的侦查接收机,可降低侦查接收机的灵敏度或使得干扰机自发自收,形成自激励,无法检测雷达信号。在采用有源数字自适应对消技术的方法种,利用相关对消原理,可以消除进入侦查接收机种接收通道收到的干扰信号,并保留需要侦收的雷达信号,但对于经过多径形成的干扰信号的抑制效果不足,影响正常对雷达信号的侦收。因此,需要对常规的基于自适应干扰对消的收发隔离方法进行改进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基于数字自适应干扰对消的收发隔离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经过多径形成的干扰信号的抑制效果不足,影响正常对雷达信号的侦收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改进的基于数字自适应干扰对消的收发隔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t时刻侦收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作为原始输入信号d(t)送入干扰对消器的自适应滤波器组,其中,d(t)=S(t)+J(t),S(t)为需要侦收的敌方雷达信号,J(t)为干扰发射信号经过直接耦合或者经周围环境物体的反射而进入侦察接收机的干扰信号;
将干扰发射机产生的干扰信号功分形成参考输入信号J1(t),对参考输入信号J1(t)进行信号处理,使参考输入信号J1(t)与原始输入信号d(t)同步送入干扰对消器的自适应滤波器;
分别对原始输入信号d(t)和参考输入信号J1(t)进行N点的傅里叶变换,取N为2的指数次幂,N=2L,L为整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697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囊式咬咬训练器(草莓)
- 下一篇:紫砂杯(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