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气氛保护辊道炉的物料循环输送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71436.5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52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肖路;张志伟;段红松;谢礼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7B9/04 | 分类号: | F27B9/04;F27B9/24;F27B9/38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周长清;廖元宝 |
地址: | 410111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气氛 保护 辊道炉 物料 循环 输送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用于气氛保护辊道炉的物料循环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7)、入口隔离舱(6)、出口隔离舱(8)、上料线(2)、下料线(12)和储料线(1),所述储料线(1)与所述上料线(2)的一端对接以将待烧结的物料输送至上料线(2),所述入口隔离舱(6)的两端则分别与上料线(2)和炉体(7)的入口对接以用于将上料线(2)上待烧结的物料输送至炉体(7)内;所述出口隔离舱(8)的两端分别与炉体(7)的出口和下料线(12)对接,以将烧结的物料输送至下料线(12)进行储存;所述入口隔离舱(6)和出口隔离舱(8)均包括内闸门和外闸门,所述内闸门和外闸门相互配合开关以避免外界空气进入至炉体(7)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气氛保护辊道炉的物料循环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线(2)和下料线(12)平行于所述炉体(7)运行方向布置,所述上料线(2)依次经入口转角平台(3)、入口横送平台(4)和入口顶升平台(5)与所述入口隔离舱(6)对接;所述出口隔离舱(8)依次经出口顶升平台(9)、出口横送平台(10)、出口转角平台(11)与所述下料线(12)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气氛保护辊道炉的物料循环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线(2)、入口转角平台(3)、入口横送平台(4)、入口顶升平台(5)、入口隔离舱(6)、炉体(7)、出口隔离舱(8)、出口顶升平台(9)、出口横送平台(10)、出口转角平台(11)和下料线(12)依次对接形成闭环。
4.一种基于权利要求2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气氛保护辊道炉的物料循环输送装置的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
S01、所述上料线(2)将待烧结的物料输送至入口隔离舱(6),其中当所述上料线(2)上无待烧结物料,将储料线(1)上储存的物料输送至上料线(2)上;
S02、所述入口隔离舱(6)将物料输送至炉体(7)进行烧结,烧结后的物料经出口隔离舱(8)输送至下料线(12)上进行储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01中,所述上料线(2)将物料输送至入口转角平台(3),由入口转角平台(3)将物料调转90度输送至入口横送平台(4),由入口横送平台(4)输送至入口顶升平台(5),所述入口顶升平台(5)上升将物料顶起,使其与入口隔离舱(6)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并输送至入口隔离舱(6)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隔离舱(8)将炉体(7)内的物料输出,所述出口顶升平台(9)上升与所述出口隔离舱(8)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所述出口顶升平台(9)将物料输送至出口横送平台(10),再经出口横送平台(10)输送至下料线(12)上进行储存。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6所述的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隔离舱(6)进料时,首先打开外闸门,将物料输送至外闸门与内闸门之间的区域内,关闭外闸门,并通入保护气体,打开内闸门,将物料输送至炉体(7)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6所述的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隔离舱(8)出料时,先对其外闸门和内闸门之间的区域充入保护气体,然后打开内闸门,将物料输送至外闸门与内闸门之间的区域内,关闭内闸门,再打开外闸门,将物料输送至炉体(7)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6所述的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实时监视物料的输送状态并进行显示,并在物料输送状态异常时发出报警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7143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双层辊道窑炉
- 下一篇:一种隧道炉顺序加热、顺序停止加热节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