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模组和用电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71498.6 | 申请日: | 201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4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孙力;金鹏;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方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556;H01M2/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44 | 代理人: | 王刚,龚敏 |
地址: | 10014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模组 用电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电池已经成为日常工作及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储能产品,小到电子表,大到电动汽车都需要用电池,可谓是无处不在,无处不发挥其重要的作用。经常有报道手机、移动电源、电动汽车等发生爆炸的新闻,究其原因通常大多都是由于电池过热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电池的短路、过度充放电、戳刺都会释放大量热量,导致电池过热。电池过热会引发“热失控”的问题,从本质上而言,“热失控”是一个能量正反馈循环的过程:升高的温度会导致系统变热,系统变热也会升高温度,反过来又让系统变得更热,如此循环。电池过热后会缩短电池的寿命、增大电池的内阻、降低电池的效率等,若电池温度持高不下,则会引发爆炸的危险,危害用户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以提高电池模组的安全性。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箱体、安装于箱体内的电池、进气管、出气管、具有冷却介质散热腔的散热器以及具有冷却介质通道的密封管道,所述密封管道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散热器安装于所述箱体的内部或者外部,所述冷却介质散热腔与所述冷却介质通道相连通,所述密封管道通过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散热器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密封管道通过所述出气管与所述散热器的出气口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电池设置为多个,所述密封管道包括多个密封管段,各所述密封管段依次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密封管段螺旋缠绕于所述电池上。
优选地,每两个所述电池之间均设置所述密封管段。
优选地,还包括泄气阀,所述散热器上、所述进气管上和/或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散热器之间设置所述泄气阀,所述泄气阀连通于所述冷却介质散热腔与所述冷却介质通道之间。
优选地,还包括出气阀,所述散热器上、所述出气管上和/或所述出气管与所述散热器之间设置所述出气阀,所述出气阀连通于所述冷却介质散热腔与所述冷却介质通道之间。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散热器电连接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电池模组的状态参数,并根据所述状态参数控制所述散热器的启停。
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温度检测器、压力检测器、压强检测器、热场检测器、热量检测器中的至少一者。
优选地,所述散热器包括冷凝器、制冷机、风扇、散热管、散热片中的至少一者。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上述电池模组后,密封管道内的冷却介质可以带走电池模组产生的热量,并且散热器可以进一步降低密封管道中的冷却介质的温度,使得电池模组能够尽量保持在较低的温度。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箱体;
11-电池;
12-进气管;
13-出气管;
14-散热器;
15-密封管道;
16-泄气阀;
17-出气阀;
18-控制装置。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其可以包括箱体10、安装于箱体10内的电池11、进气管12、出气管13、具有冷却介质散热腔的散热器14以及具有冷却介质通道的密封管道15。密封管道15内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容纳冷却介质,该密封管道15可以设置于箱体10内,散热器14安装于箱体10的内部或者外部,冷却介质散热腔与冷却介质通道相连通。散热器14上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密封管道15通过进气管12与散热器14的进气口相连通,且通过出气管13与散热器14的出气口相连通。
箱体10可以采用密封箱体,也可以不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方工业大学,未经北方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714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