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长效抗菌保暖内衣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72569.4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795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刘丽蓉;王勇;丁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广信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 |
主分类号: | A41B17/00 | 分类号: | A41B17/00;D06M11/83;C08J9/28;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广东莞信律师事务所44332 | 代理人: | 王青松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长效 抗菌 保暖 内衣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服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长效抗菌保暖内衣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保暖内衣的材质要求具备轻盈、柔软、亲肤、透气等特点。现有的保暖内衣常采用棉纤维和人工合成纤维制成,棉纤维的保暖效果不够理想,人工合成纤维易引起皮肤过敏、干燥、粗糙、增厚,甚至发生皲裂、皮炎等。此外冬天人们衣服穿得较多,出汗后不易及时排除,导致里层的保暖内衣容易滋生细菌。
最新研究发现,银对液体中的微生物具有吸附作用,微生物被银吸附后,起呼吸作用的酶就失去功效,微生物会迅速死亡。银的杀菌能力不但很强,还对人畜无任何伤害,故现在世界上已有超过半数的航空公司使用银制的滤水器,许多国家的游泳池也用银来净化。
在保暖内衣中添加纳米银制成抗菌内衣已有较长的历史,但他们一般都是在人工合成纤维制作过程中加入纳米银粒子,或者是将布匹浸泡在含银溶液中,再让银吸附沉积在布匹表面;前者的缺陷是人工合成纤维不够亲肤,保暖效果有待提高,后者的缺陷是沉积在布匹表面的银颗粒不够稳定,多次洗涤易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缺陷,提供一种穿着十分舒适、保暖效果好、亲肤性强、纳米银粒子附着牢固的长效抗菌保暖内衣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长效抗菌保暖内衣,主要由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和未处理过的棉纤维混纺而成,所述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与未处理过的棉纤维的质量百分比为10~90:100。
一种长效抗菌保暖内衣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棉纤维在丙酮溶液中二浸二轧,然后在将所述棉纤维置于强碱溶液中,于80~90℃下反应,然后用酸中和后再用去离子水漂洗、挤压吹干;
(2)配制氧化石墨稀溶液和银氨溶液,然后将所述氧化石墨稀溶液和所述银氨溶液缓和均匀;
(3)然后将步骤(1)处理的棉纤维浸入步骤(2)制得的水溶液中,搅拌使Ag+及氧化石墨烯与棉纤维充分混合;
(4)将步骤(3)中的棉纤维和Ag+及氧化石墨烯混合溶液放入纱布中,挤压去除多余的水分;
(5)将步骤(4)处理的棉纤维放入抗坏血酸溶液中,室温下搅拌使抗坏血酸与棉纤维充分混合;
(6)将步骤(5)得到的混合液转移到高压釜中,水热反应,得到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
(7)将步骤(6)制得的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放入液氮中急速冷冻成型;
(8)将步骤(7)处理后的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放入真空冷冻机中,冷冻干燥,得到疏松多孔的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
(9)将步骤(8)得到的疏松多孔的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按照常见的纺线工艺与未处理过的棉纤维一起混纺,然后经过漂染、织布、剪裁、缝制而得到长效抗菌保暖内衣。
作为本发明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1)中,所述丙酮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30%,浸泡时间为0.5~1h,轧液率为70~80%;所述强碱溶液的pH值为12~14,于80~90℃下反应1~2h。
作为本发明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2)最后形成的混合液中,所述氧化石墨烯的浓度为10~50g/L,Ag+的浓度为1~5g/L。
作为本发明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4)中,挤压水分为棉纤维吸水总量的60~80%。
作为本发明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5)中,所述抗坏血酸的浓度为20~100g/L,所述步骤(4)处理的棉纤维与抗坏血酸溶液的体积比为1:0.8~1.5。
作为本发明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6)中,所述水热反应温度为120~160℃,水热反应时间为6~18h。
作为本发明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7)中,先将步骤(6)得到的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制成厚度为1~5cm的片状,再放入液氮中急速冷冻。
作为本发明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8)中,所述冷冻干燥温度为-30~-20℃,真空度为1~10Pa。
作为本发明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9)中,疏松多孔的泡沫状银/石墨烯/棉纤维复合物为未处理的棉纤维的10~90%wt。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广信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未经东莞市广信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725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