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碱渣废液的综合处理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73737.1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72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赵磊;刘忠生;刘志禹;王筱喃;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B01D53/78;B01D53/52;B01D53/48;C01D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液 综合 处理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炼油碱渣废液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
(1)使用硫酸对碱渣废液进行酸化处理,并通入惰性气体,当pH值达到2-6时停止酸化;
(2)酸化产生的酸化尾气进入尾气处理单元,回收硫化物;
(3)酸化处理后酸化废液进行沉降,回收油相;
(4)回收油相后的酸化废水进行单级连续蒸发结晶,预热后酸化废水经强制循环泵送到蒸发器中加热后进入结晶器,物料在结晶器中形成闪蒸,产生的二次蒸汽进行脱酚处理,脱酚处理采用吸附法或膜分离法;脱酚后蒸汽进入蒸汽压缩机,产生的结晶浆液离心分离后得到硫酸钠盐;经蒸汽压缩机产生的压缩蒸汽,首先用于加热酸化废水,产生的高温冷凝水用于预热酸化废水,最终产生的冷凝水达标排放或回用;离心分离得到的液相与蒸发结晶母液混合后,与预热后酸化废水一同进行加热,从而调整结晶器内的结晶浆液密度;之后循环进行单级连续蒸发结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使用的硫酸采用浓硫酸,碱渣废液的pH 值达到2-4时,停止酸化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惰性气体是氮气,酸化处理后碱渣废液中硫化物去除99.9%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酸化尾气采用有机胺吸收与馏分油吸收相结合方式处理,有机胺吸收用于脱除尾气中的H2S,有机胺吸收液采用MDEA,富吸收液返回炼厂MDEA再生系统;馏分油吸收用于吸收尾气中的有机硫化物,馏分油为柴油,控制液气比为80-100L/m3,吸收温度为5-35℃,吸收压力为50-150kPaG,富吸收油剂进行加氢精制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油相为酚类石油酸,回收油相后,COD去除率达85%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吸附法选用活性炭、树脂以及分子筛吸附剂,膜分离法采用反渗透膜分离。
7.用于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方法的碱渣废液综合处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酸化沉降单元、油相回收单元、尾气处理单元和蒸发结晶单元,其中:
(1)酸化沉降单元主要包括物料输送设备、管道混合器、酸化反应沉降器,所述物料输送设备用于将碱渣废液、硫酸及惰性载气输送至酸化反应沉降器内,管道混合器用于实现碱渣废液和硫酸的充分混合,酸化反应沉降器用于碱渣废液的酸化反应沉降;
(2)油相回收单元主要包括油相储罐和油相精制设备,油相储罐用于贮存酸化反应沉降器排出的酚类石油酸,油相精制设备用于排出油相的精制回收;
(3)尾气处理单元主要包括有机胺洗涤塔和柴油吸收塔,有机胺洗涤塔用于脱除尾气中的H2S,柴油吸收塔用于吸收有机硫化物;
(4)蒸发结晶单元主要包括预热器、强制循环泵、蒸发器、结晶器、脱酚设备、蒸汽压缩机和离心分离机,酸化废水首先进入预热器预热,预热后酸化废水经强制循环泵送到蒸发器中加热后进入结晶器,物料在结晶器中形成闪蒸,产生的二次蒸汽进入脱酚设备,脱酚后蒸汽进入蒸汽压缩机,结晶浆液经离心分离后得到硫酸钠结晶盐,离心分离后得到的液相与结晶母液通过强制循环泵输送到蒸发器继续加热,从而调整结晶器内的结晶浆液密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惰性载气输送管路上设置有倒U型防倒流管或单向阀门,防止废液倒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酸化反应沉降器和油相储罐之间设有管道连接,油相依靠酸化反应沉降器压力流入油相储罐,再由泵送往油相精制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有机胺洗涤塔顶部设有消泡设施,防止泡沫及液体夹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7373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