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子型稀土矿溶浸体系强化浸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75021.5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66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周贺鹏;罗仙平;胡洁;张永兵;钟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3/04 | 分类号: | C22B3/04;C22B5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4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浸出 溶浸 离子型稀土矿 离子型稀土 生产成本低 交换反应 浸出剂 强化剂 分选 浸取 渗流 回收率 环保 | ||
本发明提供了离子型稀土矿溶浸体系强化浸出方法,其溶浸过程包括加入浸出剂进行浸出,其特征在于其浸出过程还加入ZXT‑16作强化剂。本发明分选的离子型稀土浸取指标好、浸出回收率高、生产成本低,是一种稳定、高效、渗流效果好、交换反应充分、浸出指标高、环保无污染的强化浸出新方法,适于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选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子型稀土矿溶浸体系强化浸出的方法。
背景技术
离子型稀土矿是我国特有的稀土矿产资源,因其富含中重稀土元素、配分齐全、放射性比度低,现已成为我国限制开采的重要战略资源。矿石中稀土元素多呈水合或羟基水合阳离子的形态吸附在高岭石、伊利石等黏土矿物表面,化学性质稳定。采用化学性质更为活泼的阳离子可与稀土离子发生离子交换反应,进而提取稀土元素,但以“搬山运动”著称的桶浸、池浸、堆浸等提取工艺不仅破坏表层植被,而且污染环境,产生难以修复的影响。原地溶浸工艺是离子型稀土矿最佳的浸取工艺,但长期的生产实践表明原地溶浸工艺依然存在着适应性差、浸出率低、浸出周期长、药剂残留严重、边坡稳定性差等问题,限制了该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推广。其主要原因是离子型稀土矿特有的黏土矿物性质复杂,不仅渗透性差、孔隙通道功能低,而且浸出过程易发生物理膨胀和同电相斥效应,造成浸出渗流过程受阻、边坡稳定性差和浸出效率低。
目前,针对离子型稀土矿的溶浸选矿回收,工业上普遍采用硫酸铵、氯化铵、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等电解质溶液作浸出剂进行浸取回收。然而,离子型稀土矿中特有的黏土矿物在加入浸取剂后会发生遇水膨胀、分散等物理化学作用,其层面间的胶结物被水溶解,造成内聚力下降;同时,黏土层间因氢离子解离,导致表面荷带负电,引起黏土矿物层间同电相斥效应,使其体积增加而导致膨胀;另外,黏土矿物作为稀土元素的负载相,其颗粒层间自由水和表面结合水对原地溶浸时浸出剂产生吸收、黏带和阻碍作用,严重影响溶浸过程浸出剂的渗流;再次,因浸出过程液相因素的改变,导致稀土矿体中位置固定的骨架颗粒和孔道中游离散布的松散颗粒发生位置改变,进而影响骨架颗粒的孔隙率,造成溶浸过程颗粒沉积和淤结。上述原因造成原地溶浸体系中,浸出剂在黏土矿物层间渗流受阻、离子交换反应不充分,矿体膨胀受力不均、边坡稳定性差,黏土矿物亲水润湿性差、浸出效率低,浸出剂用量大、生产成本高,易产生渗流死区/盲区、地表径流、氨氮污染等环境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离子型稀土矿溶浸体系普遍存在的渗流效果差、反应不充分、浸出效率低、浸出剂用量大、生产成本高、易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高效、渗流效果好、交换反应充分、浸出指标高、生产成本低、环保无污染的强化浸出新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离子型稀土矿溶浸体系强化浸出方法,其溶浸过程包括加入浸出剂进行浸出,其特征在于其溶浸过程还加入ZXT-16作强化剂。
本发明的离子型稀土矿溶浸体系强化浸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溶浸过程加入的浸出剂为氯化钾、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钙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离子型稀土矿溶浸体系强化浸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溶浸过程的步骤包括:
(1)将离子型稀土矿装入溶浸柱;
(2)将浸出剂和强化剂ZXT-16溶解、混合;
(3)将配置好的浸出剂和强化剂ZXT-16对浸柱中稀土矿进行喷淋浸出,收集浸出液。
本发明的离子型稀土矿溶浸体系强化浸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溶浸过程的浸出剂浓度为30~85g/L,强化剂ZXT-16浓度为1.0~2.5g/L。
本发明的离子型稀土矿溶浸体系强化浸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配置好的浸出剂和强化剂按照1.0~8.0mL/min 的流速进行喷淋,按溶浸液固比为 0.15~0.75mL/g 收集浸出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理工大学,未经江西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750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