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高速光模块的光分波合波器光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76945.7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87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安;郭路;梅雪;梁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40 | 分类号: | H04B10/40;H04J1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杨文录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高速 模块 光分波合波器光口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高速光模块的光分波合波器光口装置,包括封装壳体,一个对外光接口单元,两个对内接口单元,一个分波合波光学单元。所述对外光接口单元安装在高速光模块光纤接口位置,用于接入连接光纤,对内光接口单元连接光收发组件,封装壳体内部的分波合波光学单元实现光纤链路上光信号的分合波。此发明装置用在高速光模块光口位置,可容易实现模块外光纤链路与模块内光收发组件的连接,同时由于结构小巧,有利于模块的小型化。在高速光模块制作装配中采用此发明装置可以快速的安装调整,组装调试过程简单快捷,同时由于模块内无光纤盘绕,避免了光纤的损伤或断裂,提高了模块的可靠性,有利于高速光模块的安装制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通信器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高速光模块的光分波合波器光口装置,属于光通信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光通信领域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用户数,应用种类,网络带宽等都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点到点(P2P)技术、在线视频、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的发展正在不断吞噬网络带宽。同时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超级数据中心为核心的云网络,对带宽需求更为迫切。承运商和服务供应商们正在规模化的应用和部署100G高速光收发模块,100G高速光收发模块已经成为主流配置光模块,且对更高速率的光模块提出了迫切的需求,200G/400G更高速率的光模块正在逐步进入市场。IEEE802.3bj工作组在200GBASE-LR4高速光模块标准中定义了4波长LAN-WDM的技术方案,在400GBASE-FR8和400GBASE-LR8高速光模块标准内定义了8波长LAN-WDM的技术方案。其中在200GBASE-LR4和400GBASE-FR8和400GBASE-LR8存在4个一致的波长,因此为了减少400G光模块8波长集成的光发射组件和光接收组件开发成本和开发难度,同时提高光发射组件和光接收组件的兼容性,提高光收发射组件器件的利用率和减少维护费用,400GBASE-FR8和400GBASE-LR8大部分采用2个4波长集成的光收发组件进行设计。
采用2个4波长集成的光收发组件实现400G光模块需要在模块管壳内部增加光分波器和光合波器两个器件,现有技术中,一种实现方式是分合波器这两个器件采用尾纤的方式安装在模块内部,这将在模块内部将占据较大的空间,且将光收发组件与分合波器连接存在较大的安装操作难度,而且由于人工操作或运输,跌落等原因,模块内部的光纤容易造成损伤或断裂等问题,直接造成光模块不合格或失效等问题。
因此,研究一种在高速光模块中使用,可以容易操作,可靠接入的光分波合波装置,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可靠性具有现实的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容易制作调试,体积小,插入损耗小且易于高速光模块安装调试,提高高速光模块可靠性的光分波合波器光口装置,同时利用了光路可逆的原理实现同一结构实现光信号的分波和合波问题,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一种用于高速光模块的光分波合波器光口装置,包括封装壳体,一个对外光输入或输出接口单元,两个对内光输出或输入接口单元,一个光分波或合波光学单元。其中:
所述的封装壳体包括安装装配空间,一个对外接口的耦合孔,两个对内接口的耦合孔。
所述的对外光输入或输出接口单元包括一个可插入光连接器接口,一个光学透镜。所述的光学透镜安装在外光接口单元中,粘接成为一个整体。
所述的对内光输出或输入接口单元包括光纤插芯,用于插入至光发射或接收组件的可插入光接口中。
所述的光分波或合波光学单元包括一波分解复用装置或一波分复用装置,光束反射转折棱角,光束准直透镜。
进一步,所述的对外光输入或输出接口单元耦合在封装壳体的对外接口耦合孔中,其包括的可插入光连接器接口部分用于接入光连接器,光学透镜安装在对外光输入或输出接口单元中,允许多波长光信号准直透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769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