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修复无瓣海桑人工林湿地底栖动物资源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77024.2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85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唐以杰;吴映明;黄更生;陈康;刘金苓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K61/59;A01K61/40;A01K6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苏运贞 |
地址: | 51030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修复 无瓣海桑 人工林 湿地 动物 资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修复无瓣海桑人工林湿地底栖动物资源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对无瓣海桑林进行处理,修枝或将林下的杂草、杂灌清除干净再种植乡土红树植物苗种;之后对无瓣海桑林林下过度增长的低值品种底栖动物加大采捕力度;再在无瓣海桑林林下挖掘沟渠;沟渠挖好后先投放先锋水产动物苗种,再投放经济品种底栖动物苗种,最后在沟渠中投放游泳动物苗种。本发明不用大面积砍伐已经恢复成林的无瓣海桑纯林,而是通过对已经恢复的无瓣海桑人工林进行改造,减少无瓣海桑某些生物学特性对底栖动物的影响,实现将无瓣海桑人工林沼泽作为海洋渔业基地加以持续利用的目的。同时,人工增殖一些经济底栖动物,建立人工林区生态平衡——经济效益最佳模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修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修复无瓣海桑人工林湿地底栖动物资源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红树林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复杂性和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较高的生产力水平支持沿岸地区的渔业及水生动物栖息和觅食。由于人口压力及经济发展等原因,全球红树林面积呈现持续萎缩的趋势,分布红树林的海岸长度下降,湿地资源状况及其生态功能严重恶化。随着对红树林湿地重要性认识的提高,近年来,我国华南沿海各省都在大力人工营造红树林,恢复滨海红树林湿地,构建沿海海岸防护林体系,保障海岸生态安全。但应用于红树林湿地的恢复生态学理论极少,加上红树林有“森林”的特点,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在红树林的恢复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其湿地的本质属性,只重视植被恢复,即将植被覆盖成唯一目标,而未将生态系统功能(尤其是红树林维系生态系统中其它子系统如底栖动物的功能)恢复作为一个目标,因此尚不能称之为“生态恢复”。
研究发现,在滨海乡土红树林湿地的人工恢复过程中,伴随着乡土红树植物人工林植被的恢复,红树植物有机碎屑增加,为海洋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饵料;枯枝落叶、复杂的根系又构成良好的动物栖息场所,许多海洋动物在红树林区定居、索饵和繁殖;红树植物植被的恢复还给底栖动物提供了一个躲藏和逃避敌害的场所;同时,红树植物提供的荫蔽可以减轻高温和水分蒸发对底栖动物的胁迫。因此,随着乡土红树植物人工林植被的恢复,在自然状态下,底栖动物资源也会慢慢修复。
无瓣海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修复无瓣海桑人工林湿地底栖动物资源的方法。该方法不用砍伐已经恢复成林的无瓣海桑纯林,就能修复林地底栖动物资源,发挥底栖动物在红树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中的作用,使人工红树林生态系从“植被覆盖”到“功能恢复或生态系统恢复”。从而实现将无瓣海桑人工红树林沼泽作为海洋渔业和养殖业基地加以持续利用的最终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修复无瓣海桑人工林湿地底栖动物资源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未经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770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抑制香蕉黄叶病传播的套种方法
- 下一篇:桃树容器育苗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