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载型非贵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1077613.0 申请日: 2016-11-30
公开(公告)号: CN108114723A 公开(公告)日: 2018-06-05
发明(设计)人: 张磊磊;王爱琴;张涛;刘文刚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主分类号: B01J23/78 分类号: B01J23/78;C07C1/04;C07C11/02
代理公司: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代理人: 马驰
地址: 116023 辽宁省***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前驱体 负载型过渡金属催化剂 一氧化碳加氢反应 焙烧 贵金属催化剂 制备和应用 催化活性 低碳烯烃 负载型非 制备过程 炭材料 有机物 凝胶 催化剂
【说明书】:

一种负载型过渡金属催化剂,活性组分为Fe,Co中的至少一种或两种,含量为1‑30wt%;助剂为V,Cr,Sn,Mn,Zr,Zn,Cu,Li,Na,K,Cs,S中的至少一种或二种以上,含量为0.05‑25wt%;载体为炭材料。制备过程:将铁的前驱体和助剂前驱体加入有机物凝胶中,干燥后在一定温度、惰性气氛下焙烧。该催化剂在一氧化碳加氢反应中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低碳烯烃选择性。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负载型过渡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一氧化碳加氢制备低碳烯烃反应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低碳烯烃(乙烯,丙烯,丁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备塑料,树脂等化工产品。全世界每年对低碳烯烃的需求量达到上千万吨。

低碳烯烃目前主要通过石脑油裂解法制备,该方法能耗大,且严重依赖石油资源。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迫切需要寻找一种使用煤、天然气以及生物质资源来制备低碳烯烃的方法。因此,将煤、天然气以及生物质资源首先转化为合成气(一氧化碳和氢气),再通过一氧化碳加氢反应制备低碳烯烃的方法日益受到人们重视。

一氧化碳加氢反应遵循“单体聚合”的反应机理,存在产物碳原子数分布宽,单一产物选择性差等缺点。目前文献报道的催化剂大多只有在一氧化碳转化率较低的情况下才能获得较高的低碳烯烃选择性,当转化率升高时,选择性便会急剧下降。因此,开发高效、高选择性的催化剂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文献1(Ma D.,et al.Angew.Chem.Int.Ed.,2016,55(34),9902-9907)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FeZnNaOx催化剂,Fe为活性组分,Zn和Na为助剂。其中采用Fe-Zn-0.36Na催化剂时,CO转化率可达82.7%,而低碳烯烃的选择性仅为26.5%;

文献2(Galvis H.,et al.Science,2012,335,835-838)采用采用浸渍法制备了氧化铝或者碳纳米纤维负载的铁基催化剂,Na和S作为助剂。当一氧化碳的转化率小于1%时,低碳烯烃的选择性可达60%;但一氧化碳的转化率大于10%时,低碳烯烃的选择性下降至53%.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载型过渡金属催化剂,该催化剂对一氧化碳加氢反应制备低碳烯烃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负载型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为Fe,Co中的至少一种或两种,含量为1-30wt%;助剂为V,Cr,Sn,Mn,Zr,Zn,Cu,Li,Na,K,Cs,S中的至少一种或两种以上,含量为0.05-25wt%;载体为炭材料。

本发明提供的负载型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1)将活性组分和助剂前驱体溶于去离子水中,然后加入一定量的酸,使前驱体完全溶解。

所形成溶液中,活性组分的浓度为0.1-100mg/mL,铁组分和助剂组分的质量比为0.1-10;酸的浓度为0.005-1mol/L;

所述的酸为甲酸,乙酸,盐酸,硝酸,硫酸,磷酸中的任意一种或二种以上;

活性组分前驱体为硫酸亚铁,氯化铁,硝酸铁,柠檬酸铁,柠檬酸铁铵,醋酸亚铁,乙酰丙酮铁,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硫酸钴,硝酸钴,醋酸钴,乙酰丙酮钴,氯化钴,酞菁钴中的至少一种或二种以上;

所述助剂前驱体为硝酸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硫酸钠,氯化钠,醋酸钠,柠檬酸钠,硝酸钾,碳酸钾,碳酸氢钾,硫酸钾,氯化钾,醋酸钾,柠檬酸钾,碳酸铯,硫酸亚铁,亚硫酸钠,亚硫酸钾,硫代硫酸钠,升华硫,碘化钾,碘化钠,硝酸铬,硝酸锰,硝酸锌,硝酸铜,醋酸锰,醋酸锌,醋酸铜,硫酸锌,硫酸铜,偏钒酸铵,偏钒酸钠,偏钒酸钾,正钒酸钠,焦钒酸钠,硫酸氧钒,草酸氧钒,四氯化钒,氯化锡,氯化亚锡中的至少一种或二种以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776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