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厨余垃圾复合微生物降解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80349.6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11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李颂硕;肖明;张瑜;张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师范大学;汤国平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02;B09B3/00;C12R1/07;C12R1/01;C12R1/38;C12R1/4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023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复合 微生物 降解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厨余垃圾复合微生物降解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降解菌剂是由解淀粉芽孢杆菌、耐辐射甲基杆菌、分散泛菌、稻皮假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科氏葡萄球菌组成的混合菌种与载体混合而成,其中,所述的混合菌种占降解菌剂总质量的15~25%;所述的解淀粉芽孢杆菌、耐辐射甲基杆菌、分散泛菌、稻皮假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及科氏葡萄球菌的质量比为1.5~3:1~1.5:1~1.5:1~1.5:1~1.5:1~1.5;所述的复合微生物降解菌剂用于降解厨余垃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复合微生物降解菌剂能够有效降解常见的蔬菜、粮食、鱼肉、家禽肉等厨余垃圾,降解率达到80%以上,降解速率快,产生异味小,不产生污染物和有毒物质,成本低廉且性能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厨余垃圾复合微生物降解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快速期,城市人口数量每年都以较高的速度在增长。而随着人口的聚集,城市垃圾的排放量愈来愈大,其中,餐厨垃圾所占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由于餐厨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淀粉、纤维素、蛋白质、油脂等大分子有机物质和水分,所以其为各种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进而导致病菌、蚊虫及其它有害生物的大量繁殖,这对人的健康和城市环境的危害极大。虽然,厨余垃圾具有较高利用价值,但其含水率高,热值较低,不便收集运输和焚烧处理,若处理不当,很容易产生渗沥液等二次污染物且易腐烂并产生恶臭。
目前,世界各地处理此类垃圾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填埋法:通过垃圾收集,装运到填埋场铺平压实。其优点为简便易行,而缺点为易造成地下水、空气、周围环境污染,且占用大量土地。
2、焚烧法:固体废弃物高温分解,深度氧化的综合处理过程。其优点为迅速大幅度减少废弃物容积,消除有害细菌,还能用来供热发电,而缺点为投资大,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如二恶英等)并散布不良尘埃,且发电量有限。
3、堆肥法:垃圾发酵后成为无害的腐植质。但发酵周期长,养分含量低,处理后体积大,仅适用于交通不便的农村。
因此,对厨余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处理对我国目前人均资源紧缺的现状意义重大。而采用生物技术将其进行生物降解或生物转化,不仅可以有效处理城市垃圾,而且可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因此,与物理法、化学法相比,生物处理技术因具有环保安全高效等优点而逐渐成为未来垃圾处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授权公告号为CN 102010832 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厨余垃圾降解消除型微生物菌剂II,该菌剂II为3.0×108~1.5×1011cfu/ml的雅致放射毛霉(Actinomucor elegans)CGMCC No.3881和3.0×108~1.3×1011cfu/ml的Paenibacillus cineris CGMCC No.3883的复合液体菌剂。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斜面培养:
将雅致放射毛霉(Actinomucor elegans)CGMCC No.3881接种于PDA斜面,将Paenibacillus cineris CGMCC No.3883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斜面,分别于28~30℃培养24~72h,进行菌株的活化;
2)、一级种子液培养:
将步骤1)所得的活化后的雅致放射毛霉接种于PDA液体培养基,所得的活化后的Paenibacillus cineris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分别于28~30℃、100~250r/min摇床振荡培养48~120h;分别得雅致放射毛霉的一级种子液和Paenibacilluscineris的一级种子液;
3)、细菌液体发酵培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师范大学;汤国平,未经上海师范大学;汤国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803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