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集渣防裂的新型浇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80405.6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3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寅;李勇;王成龙;鲍俊;洪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应流集团霍山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8 | 分类号: | B22C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372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集渣防裂 新型 浇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砂型铸造铸钢件的铸造生产,用于铸件浇注系统中,是一种具有集渣缓冲的新型浇注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蝶阀铸钢件及工程类铸钢件通常是单纯用圆形陶瓷管做浇道,圆形陶瓷管直接与铸件工艺底部连接。缺点是单纯陶瓷管底注进水无法对钢水进行集渣,且钢水进入型腔向四面八方散落,钢水夹杂物无规律流入,无法采用相应措施排出;圆形陶瓷管直接与铸件连接,钢水对铸型的冲击较大,容易造成粘砂掉砂缺陷。另外圆形陶瓷管直接与铸件工艺底部连接过多的加大了该处的热模数易产生裂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集渣防裂的新型浇注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集渣缓冲功能的新型浇注系统,包括有直浇道注管,横浇道底注注管,铸件工艺侧面进水扁平扇形或矩形内浇道和位于内浇道上部的集渣窝,所述的扇形或矩形扁平内浇道的位置上方设有有一个圆柱型的集渣缓冲结构集渣窝。
进一步,所述的圆柱型的集渣缓冲结构集渣窝的直径是陶瓷浇管直径的1.1倍,高度是直径的1.5倍。
进一步,所述的集渣缓冲结构集渣窝的中心与底注的圆形浇口的中心是重合的。
进一步,所述的集渣缓冲结构集渣窝用型砂或陶瓷浇管做成。
进一步,所述的扇形或矩形扁平内浇道与底注的圆形陶瓷浇管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扇形或矩形扁平内浇道厚度应是铸件连接处厚度的三分之一,与铸件连接处总面积应是底注的圆形陶瓷浇管的2倍,与铸件接触位置应是R10-R20的圆角结构。
本发明的内浇道可以根据铸件的大小来调整扇形或矩形浇口的尺寸及浇口的个数;根据铸件进水处壁厚调整浇道的厚度;根据铸件的结构及进水位置的特征调整浇口的朝向。通过以上调整可以有效控制钢水走向,加以配合冒口设计可以有效的去除型腔钢水夹杂物。内浇道上集渣窝的设计,能根据有效的降低钢水的冲击力并可去除进入钢水中的夹杂物。本发明的内浇道设计在铸件的侧面且是扁平型,可有小减少内浇口处模数,内浇口与铸件交角为圆角可防止内浇口处裂纹并减小钢水对铸型的冲击。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有效的收集进入型腔钢水中的夹杂物,提高了进入型腔钢水的纯净度;本发明有效有的控制了钢水进入型腔的走向,配合冒口的设计可以去除型腔内钢水中的夹杂物,具有双重集渣效果。本发明的内浇道设计在铸件的侧面且根据铸件壁厚设计成扁平状,可以有效减少内浇口处形成的模数,加上内浇口四周R角的设计,可以有效防止内浇口位置裂纹。
附图说明
图1为浇注系统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浇注系统的二维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直浇道注管,2、横浇道底注注管,3、铸件工艺侧面进水扁平扇形或矩形内浇道,4、集渣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一种具有集渣防裂的新型浇注系统,包括有直浇道注管1,横浇道底注注管2,铸件工艺侧面进水扁平扇形或矩形内浇道3,位于内浇道上部的集渣窝4,所述的扇形或矩形扁平内浇道的位置上方设有有一个圆柱型的集渣缓冲结构集渣窝。
进一步,所述的圆柱型的集渣缓冲结构集渣窝的直径是陶瓷浇管直径的1.1倍,高度是直径的1.5倍。
进一步,所述的集渣缓冲结构集渣窝的中心与底注的圆形浇口的中心是重合的。
进一步,所述的集渣缓冲结构集渣窝用型砂或陶瓷浇管做成。
进一步,所述的扇形或矩形扁平内浇道与底注的圆形陶瓷浇管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扇形或矩形扁平内浇道厚度应是铸件连接处厚度的三分之一,与铸件连接处总面积应是底注的圆形陶瓷浇管的2倍,与铸件接触位置应是R10-R20的圆角结构。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本发明的内浇道可以根据铸件的大小来调整扇形或矩形浇口的尺寸及浇口的个数;根据铸件进水处壁厚调整浇道的厚度;根据铸件的结构及进水位置的特征调整浇口的朝向。通过以上调整可以有效控制钢水走向,加以配合冒口设计可以有效的去除型腔钢水夹杂物。内浇道上集渣窝的设计,能根据有效的降低钢水的冲击力并可去除进入钢水中的夹杂物。本发明的内浇道设计在铸件的侧面且是扁平型,可有小减少内浇口处模数,内浇口与铸件交角为圆角可防止内浇口处裂纹并减小钢水对铸型的冲击。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应流集团霍山铸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应流集团霍山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804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