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造芽孢杆菌基因组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81187.8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50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任钧;唐旭;曹镜;雷蕾;樊超;柴进凯;曹富明;孙楠;范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美溢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5/75 | 分类号: | C12N15/75;C12N15/74;C12R1/125;C12R1/10;C12R1/07;C12R1/46;C12R1/01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易小艺 |
地址: | 610222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造 菌株 抗性标记 同源重组 芽孢杆菌基因组 残留 革兰氏阳性菌 生物技术领域 野生型菌株 抗性筛选 生存能力 细菌生长 质粒复制 质粒转化 重组质粒 基因组 野生型 质粒 切割 杀死 复制 基因 引入 恢复 | ||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造芽孢杆菌基因组的方法。本发明具有适应性广(质粒转化难度低,pBTS质粒可以在多种革兰氏阳性菌中进行复制,改造多种菌的基因组),可以反复多次改造同一菌株(重组质粒具有两个同源重组片段,依次发生两次同源重组,第二次同源重组后可能恢复到野生型,也可以得到改造菌株,但是不残留任何影响继续改造的片段,如抗性标记、质粒复制元件等),并且可以改造对细菌生长影响较大的基因(引入cre重组酶和第二种抗性标记系统,可依靠抗性筛选第二次重组得到的改造菌株,杀死生存能力强的野生型菌株,之后表达cre重组酶,切割掉第二种抗性标记,残留的片段不会影响再次对菌株进行改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造芽孢杆菌基因组的方法。
背景技术
蛋白表达技术是现代生物学的核心技术之一,表达蛋白不仅可用于生物学研究,也可以提供商业化的蛋白制品,如重组疫苗、重组胰岛素、细胞因子等产品。目前常用的表达系统有大肠杆菌、酵母、昆虫细胞和哺乳动物细胞等,但是它们都各有明显的优缺点。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研究最充分,有多种选择,最常用的是Novagen的pET表达系统,其利用噬菌体的T7RNA聚合酶可专一性地转录T7启动子后的目的基因。在最佳条件下,目的蛋白可以达到大肠杆菌总蛋白的50%以上。尽管具有表达效率高,培养成本低等优点,但是缺点也非常明显:蛋白容易形成包涵体,复性难度和成本较高;大肠杆菌不能对蛋白进行糖基化修饰;细胞壁含有脂多糖(内毒素),不易完全去除。另外一个常用的表达系统是酵母表达系统,其具有表达量高,可诱导,蛋白分泌到胞外易于纯化,并且具有一定的翻译后修饰能力等优点,但是缺点是部分表达产物易降解,表达量不可控,大于30KDa的蛋白几乎不能分泌。动物细胞和昆虫细胞表达系统的特点是具有完整的修饰系统,表达产物具有或者类似的天然活性,没有内毒素污染,但是表达量低,周期长,技术要求高,生产成本高。
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水体、空气、土壤中的革兰氏阳性菌,其可以在环境不适宜的时候产生孢子,孢子可以抵御高温、干旱等极端环境,待环境适宜时再萌发进行营养生长。枯草芽孢杆菌的分泌能力强,在进行高密度发酵时,蛋白分泌量可以达到20—25g/L。其发酵生产的蛋白酶、淀粉酶、次黄嘌呤核苷、核糖甙等产品,早已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由于其具有生物安全性,被FDA评委GRAS类添加剂,其生产的益生菌及利用其生产的发酵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和养殖业中。
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利用枯草芽孢杆菌进行蛋白表达,其表达产物不仅包括细菌来源的各种酶类,如淀粉酶、蛋白酶、内葡聚糖酶、脂肪酶等,还包括hEGF、IFN-alpha 2、Proinsulin、Streptavidin、cathelicidin-BF等不同来源的蛋白。利用枯草芽孢杆菌的分泌途径,可将表达蛋白分泌到发酵液中,极大地降低了后期分离纯化的难度。枯草芽孢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不含有脂多糖,便于生产注射用药品。枯草芽孢杆菌的营养要求简单,由于其已经实现规模工业化生产,大规模培养技术难度低,培养成本低。目前,枯草芽孢杆菌中的多个菌株及芽孢杆菌属中的多个种都已经完成了基因组测序工作,遗传背景清楚,安全性高,也便于进行基因组改造。但是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并不是一个广泛应用的表达系统,还有许多缺点待克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美溢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美溢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811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