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室墙体防水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82055.7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8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卓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宿迁市鹏辉混凝土构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2 | 分类号: | E02D31/02;E02D29/16 |
代理公司: | 宿迁市永泰睿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4 | 代理人: | 陈臣 |
地址: | 2238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墙体 缝隙通道 混凝土填充层 墙体防水 保护层 固定轴 止水带 地下室 渗水 支脚 水泥砂浆保护层 防水卷材层 承受压力 防水卷材 防水效果 墙体缝隙 填缝材料 支脚端部 度数 基层 夹角为 微裂缝 钝角 凸起 止水 裂缝 墙壁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地下室墙体防水结构,由墙体构成,墙体与墙体之间有缝隙通道,所述墙体包括基层和混凝土填充层,所述基层设置在混凝土填充层外侧,所述基层外侧设有保护层,保护层外侧设有一层防水卷材,所述墙体缝隙通道中填有填缝材料,缝隙通道中设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固定有止水带,所述止水带设有两支脚,两支脚的夹角为钝角,度数为120°到160°,所述支脚端部设有凸起,本发明通过水泥砂浆保护层和防水卷材层来加固墙体承受压力,在缝隙通道中设有止水带来解决墙壁微裂缝渗水以及墙体与墙体之间的裂缝渗水,保证了整个墙体的防水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室墙体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地下室渗水漏水是目前的工程质量通病,目前,地下室防水层次主要由刚性防水和柔性防水层组成。由于混凝土刚性防水层难以避免会产生一定的微裂缝,而柔性防水层由于搭接不牢及破损等原因也事实上无法形成真正的围蔽体系。当这些微裂缝在水压作用下形成贯通渗水通道时,地下室便会发生渗漏。因此需要采取措施降低地下室外填料的渗透性,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增强墙壁承受的水压,解决墙壁微裂缝渗水。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室墙体防水结构,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地下室墙体抗渗能力差的缺点,提供一种高强度防水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
地下室墙体防水结构,由墙体构成,墙体与墙体之间有缝隙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包括基层和混凝土填充层,所述基层设置在混凝土填充层外侧,所述基层外侧设有保护层,保护层外侧设有一层防水卷材,所述墙体缝隙通道中填有填缝材料,缝隙通道中设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固定有止水带,所述止水带设有两支脚,两支脚的夹角为钝角,度数为120°到160°,所述支脚端部设有凸起。
所述保护层为水泥砂浆保护层,增强整个墙体的强度。
所述防水卷材为7mm厚聚氨酯APP。
所述墙体外侧设有永久保护墙。
所述缝隙通道下方设有圆柱形泡沫棒,所述泡沫棒的直径大于缝隙通道的直径,用来防止缝隙通道中的水份向下渗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水泥砂浆保护层和防水卷材层来加固墙体承受压力,在缝隙通道中设有止水带来解决墙壁微裂缝渗水以及墙体与墙体之间的裂缝渗水,保证了整个墙体的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本发明缝隙通道结构原理示意图。
其中:1 混凝土填充层 2 基层 3 保护层 4 防水卷材 5 永久保护墙6 缝隙通道7 固定轴 8 止水带 9 支脚 9-1 凸起 10 圆柱形泡沫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2所示,地下室墙体防水结构,由墙体构成,,墙体与墙体之间有缝隙通道6,所述墙体包括基层2和混凝土填充层1,所述基层2设置在混凝土填充层1外侧,所述基层2外侧设有保护层3,所述保护层3为水泥砂浆保护层,增强整个墙体的强度,保护层3外侧设有一层防水卷材4,所述防水卷材4为7mm厚聚氨酯,所述墙体缝隙通道6中填有填缝材料,缝隙通道6中设有固定轴7,所述固定轴7上固定有止水带8,所述止水带8设有两支脚9,两支脚9的夹角为钝角,度数为120°到160°,所述支脚9端部设有凸起9-1。
另外:所述墙体外侧设有永久保护墙5,所述缝隙通道6下方设有圆柱形泡沫棒10,所述泡沫棒10的直径大于缝隙通道6的直径,用来防止缝隙通道6中的水份向下渗透。
综上,本发明达到预期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宿迁市鹏辉混凝土构件有限公司,未经宿迁市鹏辉混凝土构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820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