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热管理系统及电动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82254.8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61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子源;杨志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N3/10 |
代理公司: | 11447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辛自强;桑传标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杯托 连通 室内冷凝器 压缩机 汽车热管理系统 室内蒸发器 室外换热器 支路 节流支路 换热管 通流 热泵空调系统 出口 杯托装置 电动汽车 接触换热 制热效果 出口端 入口端 制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热管理系统及电动汽车。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热泵空调系统和杯托装置,热泵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内冷凝器、室内蒸发器和室外换热器,杯托装置包括杯托以及与该杯托接触换热的杯托换热管,压缩机的出口与室内冷凝器的入口连通,室内冷凝器的第一出口选择性地经由第一节流支路或第一通流支路与室外换热器的入口连通,室内冷凝器的第二出口选择性地经由第三节流支路或第三通流支路与杯托换热管的入口端连通,室外换热器的出口和杯托换热管的出口端均选择性地经由第二通流支路与压缩机的入口连通或经由第二节流支路与室内蒸发器的入口连通,室内蒸发器的出口与压缩机的入口连通。由此,杯托的制冷与制热效果更加明显,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系统,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热管理系统,还涉及一种设置有该汽车热管理系统的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内饰中通常配备有杯托,以支撑水杯。通常需要对杯托进行加热或冷却以实现对水杯中的水的加热、冷却或保温处理。现有技术中对杯托进行加热或冷却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空调吹风进行冷却或加热;二是采用半导体制热或制冷。
第一种方式具有如下缺陷:用空调吹出的风直接进行冷却或加热,会严重影响车内温度调节,用户体验较差,同时对杯托加热的热效率偏低,另外杯托的工作不能独立运行,对杯托加热或制冷完全依赖于空调,空调不运转情况下,杯托的加热或冷却功能无法实现。
第二种方式具有功耗偏高的弊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热管理系统,该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热泵空调系统和杯托装置,所述热泵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内冷凝器、室内蒸发器和室外换热器,所述杯托装置包括杯托以及与该杯托接触换热的杯托换热管,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室内冷凝器的入口连通,所述室内冷凝器的第一出口选择性地经由第一节流支路或第一通流支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入口连通,所述室内冷凝器的第二出口选择性地经由第三节流支路或第三通流支路与所述杯托换热管的入口端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和所述杯托换热管的出口端均选择性地经由第二通流支路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或经由第二节流支路与所述室内蒸发器的入口连通,所述室内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或者,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室内冷凝器的入口连通,所述室内冷凝器的出口选择性地经由第一节流支路或第一通流支路与换热水路的入口端连通,所述换热水路的出口端选择性地经由第二通流支路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或经由第二节流支路与所述室内蒸发器的入口连通,所述室内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所述换热水路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室外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路上,所述杯托换热管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路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流支路上设置有第一开关阀,所述第一节流支路上设置有第一膨胀阀。
可选地,所述热泵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膨胀开关阀,该第一膨胀开关阀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室内冷凝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一节流支路为所述第一膨胀开关阀的节流流道,所述第一通流支路为所述第一膨胀开关阀的通流流道。
可选地,所述第二通流支路上设置有第二开关阀,所述第二节流支路上设置有第二膨胀阀。
可选地,所述室内蒸发器的出口经由第一单向阀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三节流支路上设置有第三膨胀阀,所述第三通流支路上设置有第三开关阀。
可选地,所述汽车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膨胀开关阀,该第二膨胀开关阀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室内冷凝器和所述杯托换热管连通,所述第三节流支路为所述第二膨胀开关阀的节流流道,所述第三流通支路为所述第二膨胀开关阀的通流流道。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室外换热器上游的第四开关阀,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位于所述杯托换热管上游的第五开关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822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空调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 下一篇:汽车热管理系统及电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