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止电话诈骗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82262.2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12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万辛;李鹏;张震;安茂波;刘振业;侯伟;高圣翔;黄远;杨晶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
主分类号: | H04W12/128 | 分类号: | H04W12/128;H04M3/436;H04M3/22;H04M1/57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 代理人: | 宋林清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电话 诈骗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电话诈骗的方法及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实时话单;提取所述实时话单的号码特征和/或行为特征;根据预设的诈骗电话识别模型对所述实时话单的号码特征和/或行为特征进行分析,以确定所述实时话单对应的通话行为是否为诈骗电话;若确认所述实时话单对应的通话行为是诈骗电话,则向所述实时话单中的被叫号码发送报警提示,并将本次诈骗电话识别结果发送到第三方管理系统。本发明能够准确定位诈骗电话,及时获知诈骗电话的发生,并及时向诈骗电话对应的被叫号码发送报警提示,有效提高了用户对骚扰、诈骗电话的防控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电话诈骗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例如手机、IPAD等也变得越来越普及。但是,在移动通信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犯罪活动带来了方便,尤其是电话诈骗等犯罪活动也日益猖獗起来。
目前,电话诈骗的手段越来越多,让人们防不胜防,特别是老年人群体更容易上当受骗。尤其是近年来利用电话进行的诈骗方式呈爆发趋势,受骗面广,金额巨大,通信诈骗成为巨大的用户痛点,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目前主流的诈骗电话欺诈方式主要以仿冒公检法、仿冒电商客服、仿冒银行、仿冒运营商、仿冒社保部门、仿冒银行、仿冒航空公司、仿冒领导熟人等,针对这类电话诈骗的犯罪活动,现在主要是通过社会宣传,对诈骗形式进行披露,帮助人们对电话诈骗信息进行主观判断其真实性;另外,单纯从号码进行分析,对诈骗电话号码进行标记,并通过媒体等手段进行分享和传播,从而防止人们再次上当受骗,以达到保护人们的财产安全的目的。
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是:第一,社会宣传难免有宣传不到的地方,同时依赖主观判断,老年人等群体不容易分辨;第二,对电话号码进行标记,单纯从号码进行分析,不仅中标率很低,防范效果无法达到要求。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防止电话诈骗的方法及系统,有效提高了用户对骚扰、诈骗电话的防控能力。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止电话诈骗的方法,包括:
获取实时话单;
提取所述实时话单的号码特征和/或行为特征;
根据预设的诈骗电话识别模型对所述实时话单的号码特征和/或行为特征进行分析,以确定所述实时话单对应的通话行为是否为诈骗电话;
若确认所述实时话单对应的通话行为是诈骗电话,则向所述实时话单中的被叫号码发送报警提示,并将本次诈骗电话识别结果发送到第三方管理系统。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预先获取预设时间段内的历史话单,所述历史话单中包括有诈骗电话;
根据预设的恶意号码库,判断每一历史话单对应的通话行为是否为诈骗电话;
提取每一历史话单的号码特征和行为特征;
将每一历史话单的号码特征和行为特征以及该历史话单对应的通话行为类型作为训练数据,对所述训练数据进行训练,得到所述诈骗电话识别模型。
可选地,在确认所述实时话单对应的通话行为是诈骗电话之后,还包括:
提取所述实时话单中携带的OPC信息,根据所述OPC信息对本次诈骗电话的主叫号码进行来源追溯。
可选地,在确认所述实时话单对应的通话行为是诈骗电话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实时话单中的被叫号码与主叫号码之间的历史通话的话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未经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822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落地式支架托盘安装结构
- 下一篇:落地式支架的新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