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体中硝基芳香烃化合物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83133.5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0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穆杨;刘奇;李磊;王艺碹;何盼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70 | 分类号: | C02F1/70;B01J21/18;C02F10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体 硝基 芳香烃 化合物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体中硝基芳香烃化合物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硝基芳香烃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被广泛用于制作农药、药品、爆炸物、染料而流入环境中。它对生物体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能够引起神经系统症状、贫血、肝脏疾病等。硝基芳香烃化合物在水中具有极高的稳定性,由于其密度大于水,进入水体以及厌氧沉积物体系污染会持续很长时间,美国环保局已把硝基苯、2-硝基苯酚、4-硝基苯酚、硝基甲苯等列为环境优先污染物。
处理硝基芳香烃化合物废水的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法,生物降解法和化学法等。物理法中最常用的是萃取法和吸附法,虽然这些工艺成本低、运行简单,但对如何防止被分离出来的化学物质的二次污染等问题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生物降解法运行成本低,环境安全性高,但硝基芳香烃化合物生物毒性高,处理前需要对此类废水进行预处理。近些年,国内对化学法处理废水的研究十分活跃,其中高级化学氧化法被认为是最有应用前景的处理手段,但其对设备要求和运行成本高,目前不适合被广泛应用。以上所述的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无法被广泛应用,因此需要一种工艺简单且高效的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简单高效的水体中硝基芳香烃化合物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体中硝基芳香烃化合物的处理方法,包括:
将催化剂、硫化物与含硝基芳香烃化合物的水体在厌氧条件下混合,得到反应液;
将所述反应液在厌氧条件下振荡反应,得到处理后的水体;
所述催化剂为碳纳米管和/或改性碳纳米管。
优选的,所述改性碳纳米管按照以下方法制备:
S)将碳纳米管在保护气氛中高温煅烧,得到改性碳纳米管。
优选的,所述步骤S)具体为:
S1)将碳纳米管经氧化处理后,水洗至洗涤液pH值为6~7,然后进行干燥,研磨成粉末状,得到碳纳米管粉末;
S2)将所述碳纳米管粉末在保护气氛中高温煅烧,得到改性碳纳米管。
优选的,所述高温煅烧的温度为400℃~800℃;所述高温煅烧的时间为4~8h。
优选的,所述碳纳米管的管径为30~50nm;长度为10~20μm;纯度大于95%。
优选的,所述催化剂与含硝基芳香烃化合物的水体的质量体积比为(0.1~0.5)g:1L。
优选的,所述硫化物为硫化钠;所述反应液中硫化物的浓度为1~10mM。
优选的,所述硫化物以硫化物溶液的形式加入;所述硫化物溶液的浓度为0.1~1M。
优选的,所述含硝基芳香烃化合物的水体中硝基芳香烃化合物的浓度为50~200mg/L。
优选的,所述振荡反应的转速为100~500转/分钟;所述振荡反应的温度为30℃~35℃;所述振荡反应的时间为20~30h。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体中硝基芳香烃化合物的处理方法,包括将催化剂、硫化物与含硝基芳香烃化合物的水体在厌氧条件下混合,得到反应液;将所述反应液在厌氧条件下振荡反应,得到处理后的水体;所述催化剂为碳纳米管和/或改性碳纳米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碳纳米管和/或改性碳纳米管催化还原处理水体中的硝基芳香烃化合物,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易行,且去除效果好,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便于在实际中推广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体中硝基芳香烃化合物的处理方法,包括:将催化剂、硫化物与含硝基芳香烃化合物的水体在厌氧条件下混合,得到反应液;将所述反应液在厌氧条件下振荡反应,得到处理后的水体;所述催化剂为碳纳米管和/或改性碳纳米管。
本发明对所有原料的来源并没有特殊的限制,可为市售也可为自制。
其中,所述催化剂为碳纳米管和/或改性碳纳米管;所述碳纳米管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碳纳米管即可,并无特殊的限制,本发明中,所述碳纳米管的管径为30~50nm;长度优选为10~20μm;纯度大于9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831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