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三维力传感器各方向相互耦合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84171.2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0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高炳涛;梅红伟;李廷元;杨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L5/16 | 分类号: | G01L5/16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吕岩甲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阻应变片组 三维力传感器 传力柱 上压板 下压板 耦合的 电阻应变片 外载荷作用 均匀布置 空间布置 弯曲变形 维间耦合 准确度 矢量力 形变量 分力 感知 测量 传递 | ||
1.一种降低三维力传感器各方向相互耦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压板(1)、传力柱(2)、下压板(3),上压板(1)通过四个均匀布置的传力柱(2)将其所承受的矢量力传递给下压板(3);每个传力柱(2)四个表面上均布置X向电阻应变片组(5)、Y向电阻应变片组(4)与Z向电阻应变片组(6),在外载荷作用下传力柱(2)产生弹性变形,X向电阻应变片组(5)、Y向电阻应变片组(4)与Z向电阻应变片组(6)感知其各自方向上的形变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三维力传感器各方向相互耦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个均匀布置的传力柱(2)为该三维力传感器的弹性体,弹性体的壳体是沿壳体轴向上下对称结构,将壳体镂空,分别形成上压板(1)、传力柱(2)、下压板(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三维力传感器各方向相互耦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X向电阻应变片组(5)由电阻应变片Xa(7)、电阻应变片Xb(9)、电阻应变片Xc(16)及电阻应变片Xd(18)组成,电阻应变片Xa(7)、电阻应变片Xb(9)、电阻应变片Xc(16)及电阻应变片Xd(18)以传力柱(2)横向对称面为中心对称布置在其两端,组成一组全桥电路Qx,用于完成对X方向分力Fx的测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三维力传感器各方向相互耦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Y向电阻应变片组(4)由电阻应变片Ya(10)、电阻应变片Yb(11)、电阻应变片Yc(14)及电阻应变片Yd(15)组成,电阻应变片Ya(10)、电阻应变片Yb(11)、电阻应变片Yc(14)及电阻应变片Yd(15)以传力柱(2)横向对称面为中心对称布置在其两端,组成一组全桥电路Qy,用于完成对Y方向分力Fy的测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三维力传感器各方向相互耦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Z向电阻应变片组(6)由电阻应变片Za(8)、电阻应变片Zb(12)、电阻应变片Zc(13)及电阻应变片Zd(17)组成,电阻应变片Zc(13)与电阻应变片Zd(17)布置于传力柱(2)两相对表面上,电阻应变片Zc(13)与电阻应变片Zd(17)中心与柱横向对称面重合并以传力柱(2)纵向对称面为中心对称布置;电阻应变片Za(8)与电阻应变片Zb(12)位于传力柱(2)两相对表面,其中心与柱横向对称面重合,电阻应变片Za(8)、电阻应变片Zb(12)、电阻应变片Zc(13)及电阻应变片Zd(17)串联于同一支路上,组成一组全桥电路Qz,用于完成对Z方向分力Fz的测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三维力传感器各方向相互耦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压板(1)、下压板(3)采用阶梯轴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8417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