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于页面用户界面的测试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85397.4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16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羊耿阳;党春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于天琳;王琦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于 页面 用户界面 测试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对于页面用户界面(UI)的测试的方法,包括:确定目标应用客户端主程序以找到其入口函数;在主程序中注入与入口函数相关的跳转指令,以使主程序被执行时,入口函数下的一子函数被执行;安装主程序以生成测试用应用客户端;当进行页面UI测试时,运行测试用应用客户端,其中,当跳转指令被执行时,子函数被执行,使得测试用应用客户端启用操作系统的浏览器内核来渲染页面;及连接安装有支持操作系统的浏览器内核的UI测试工具的计算设备,以使UI测试工具定位出页面UI元素以进行自动化测试。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相应的装置。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方案,能够改善页面UI的自动化测试性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技术(IT)领域,尤其涉及对于页面用户界面(UI)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在一些应用客户端(APP)中加载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页面(比如H5页面)业务,比如微信、qq或支付宝等APP客户端上的城市服务,打开城市服务如挂号等服务后,实际是由应用客户端来承载相应的页面服务。由于该类页面服务越来越多,测试人员需要在测试终端上做HTML页面服务的自动化测试,比如可以使用Appium+Uiautomator等UI自动化测试方法,此时需要借助UiautomatorViewer等自动化测试工具来对UI组件进行分析,获取页面UI元素。但由于某些应用客户端,比如微信,应用依赖的浏览器内核不是操作系统的浏览器内核(比如:安卓系统的Webview内核),而是其它浏览器内核,比如:微信使用的是X5浏览器内核进行HTML页面渲染。然而,UiautomatorViewer这种自动化测试工具是支持操作系统的浏览器内核的,这种使用了非操作系统的浏览器内核来进行页面渲染的应用客户端,就无法使用UiautomatorViewer这种测试工具来定位出页面UI元素。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对于页面用户界面(UI)的测试的方法,包括:确定目标应用客户端主程序以找到其入口函数;在所述主程序中注入与所述入口函数相关的跳转指令,以使所述主程序被执行时,所述入口函数下的一子函数被执行;安装所述主程序以生成测试用应用客户端;当进行页面UI测试时,执行如下处理:运行所述测试用应用客户端,其中,当所述跳转指令被执行时,所述子函数被执行,使得所述测试用应用客户端启用操作系统的浏览器内核来渲染页面;及连接安装有支持所述操作系统的浏览器内核的UI测试工具的计算设备,以使所述UI测试工具定位出页面UI元素以进行自动化测试。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对于页面用户界面(UI)的测试的装置,包括: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目标应用客户端主程序以找到其入口函数;注入模块,用于在所述主程序中注入与所述入口函数相关的跳转指令,以使所述主程序被执行时,所述主程序入口函数下的一子函数被执行;运行模块,用于安装所述主程序以生成测试用应用客户端;当进行页面UI测试时,执行如下处理:运行所述测试用应用客户端,其中,当所述跳转指令被执行时,所述子函数被执行,使得所述测试用应用客户端启用操作系统的浏览器内核来渲染页面;及连接安装有支持所述操作系统的浏览器内核的UI测试工具的计算设备,以使所述UI测试工具定位出页面UI元素以进行自动化测试。
采用上述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和装置,能够达到使用支持所上述操作系统的浏览器内核的UI测试工具来定位出页面元素的目的,以实现页面UI的自动化测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例中无法定位到UI页面元素的示例;
图2为本申请一实例的对于页面用户界面(UI)的测试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例中成功定位到UI页面元素的示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853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