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个与桃树流胶病抗性相关的SNP分子标记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86502.6 | 申请日: | 2016-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60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李雄伟;叶正文;周京一;高中山;贾惠娟;苏明申;杜纪红;周慧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5/11 | 分类号: | C12N15/11;C12Q1/6895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114 | 代理人: | 费开逵 |
地址: | 2011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桃树流胶病 流胶病 抗性 位点 高温高湿 后代选择 紧密连锁 抗性基因 抗性检测 品种选择 亲本选择 育种效率 育种周期 多态性 桃树 品系 发病率 新品种 杂交 | ||
一个与桃树流胶病抗性相关的SNP分子标记,通过对桃树流胶病抗性基因位点进行定位,得到一个与桃树流胶病抗性相关QTL紧密连锁的SNP分子标记,其位于桃的第6号染色体上,位点为SNP_IGA_627726,该SNP位点与不同桃品系流胶病的发病率有显著相关性,具有良好的多态性,为抗流胶病品种选择过程中早期亲本选择及杂交后期后代选择提供了一个新的鉴定方法,能提高流胶病抗性检测的准确性,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加快实现高温高湿地区桃树抗流胶病新品种的选育。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桃树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个与桃树流胶病抗性相关的SNP分子标记。
背景技术
桃是原产我国西部的蔷薇科核果类果树,也是世界栽培范围最广泛的果树之一。桃流胶病是影响桃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给我国桃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
桃树流胶病由真菌多主葡萄糖壳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侵染所致,主要发生在树体主干和侧枝,发病严重时发展到结果枝及果实。发病初期皮孔流出淡黄色透明胶,胶凝结后渐变红褐色,病部稍肿,皮层及木质部变褐腐朽,腐生其他杂菌,树势逐渐衰弱,叶小而黄,果实产量及品质下降,严重时枝干枯死,整株死亡,果实发病由果核内分泌黄色胶质,溢出果面,病部硬化,严重时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赵密珍等,1996;马瑞娟等,2002;李智,2014)。
桃流胶病在我国南北方产区均有发生,但在长江流域及以南的高温多雨地区尤为严重,美国、日本等也有相关研究报道。调查显示,2003年我国重庆部分地区桃流胶病平均发病率66.8%,2005、2006年北京大兴区桃流胶病平均发病率为93.73%和91.05%,2008年广东省桃树种植区连平县桃流胶病发病率达100%。2009年湖北孝感、仙桃等地部分种植品种流胶病发病率达100%(陈彦等,2011;张平等,2013)。
桃流胶病的发生主要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造成,其发病程度与品种、栽培环境、栽培技术管理、树龄等密切相关。国内外研究者对于桃流胶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诱导桃流胶病的病原菌类型及侵染方式(Britton and Hendrix,1982;Weaver et等,1974;Wang等,2011);(2)发病后生理生化变化(李智,2014;俞明亮等,2001);(3)发病后的防治措施(杨文,2011;Li等,1995);(4)植物生长物质对流胶病的影响(Li等,2014),品种抗性方面也有相关报道。
杨文(2011)分析了6个桃品种对流胶病的敏感性,发现‘春雪’易感,‘庆丰’和‘仓方早生’中感,‘霞晖5号’、‘大红袍’和‘鄂桃1号’敏感性最弱。赵密珍等(1996)调查了273个桃品种的流胶病,发现绝大部分品种不抗流胶病,极少数品种具有高抗能力;高抗品种有天津水蜜、白沙、皱叶黄露、大红花,中抗品种有早甜桃、润州水蜜、金山水蜜、上山大玉露、大久保、冈山100号、西野、冈山白。油桃、蜜桃、硬肉桃感病稍轻,其次为水蜜桃品种群、黄桃品种群、蟠桃品种群感病重。
目前,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的SNP标记开发及构建高密度SNP芯片目前已应用到桃果实香气物质的合成及冷害的遗传机理研究中,对不同桃品种自身流胶病抗性的分子机理研究仍为空白,有必要通过分子育种手段,挖掘定位抗病基因,选择亲本,为新型抗病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与桃树流胶病抗性相关的SNP分子标记,该SNP分子标记位于桃的第6条连锁群上第26.7区段,位点为SNP_IGA_627726,对应染色体物理位置为7604716,与桃的流胶病的发病率有显著相关性,具有良好的多态性,利用该SNP分子标记对不同桃品种或品系进行抗流胶病检测,准确率高,利于提高桃树的育种效率,加快实现高温高湿地区桃树抗流胶病新品种的选育。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未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865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润滑油脱色处理方法
- 下一篇:金属玻璃纳米多孔结构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