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在船体上进行载荷试验的管线拖拽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86532.7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16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家院;陈焕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广州黄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9/00 | 分类号: | B63B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船体 进行 载荷 试验 管线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在船体上进行载荷试验的管线拖拽系统,船体上设有作业线顶棚,其包括:前端绞车机构,其包括前端绞车和前端钢丝绳;前端绞车位于船体内,前端钢丝绳与前端绞车连接;后端绞车机构,其包括后端绞车和后端钢丝绳;后端绞车位于作业线顶棚上,后端钢丝绳与后端绞车连接;引导装置,其包括船体定滑轮、支架和若干支架滑轮;船体定滑轮设置于船体上,支架设置于船体的船尾,支架滑轮设置于支架上;载荷装置,其包括海管和张紧器;张紧器位于作业线顶棚与船体的主甲板之间,张紧器夹紧海管;前端钢丝绳连接海管前端,后端钢丝绳连接海管后端。本发明可大幅减少工作量,节省船厂成本及实验时间,缩短船舶建造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船体上进行载荷试验的管线拖拽系统。
背景技术
在铺管船上,其铺管作业系统均会设置一套张紧器和A/R绞车系统,用于夹持、收放海管。在张紧器和A/R绞车装船后,基于设备厂和船东方的要求,一般会在船舶交付前进行张紧器和A/R绞车的载荷试验,以验证设备装船后能正常工作并能达到设计性能。该载荷试验的基本原理为:由船厂提供一个外部拉力加载到张紧器夹持的海管上或A/R绞车牵引的钢丝绳上,在外部拉力的作用下若海管能被牢固夹持而不滑出,或者A/R绞车能克服该外部拉力不溜绳,且张紧器或A/R绞车的各项参数运行正常,则试验成功,设备能用于以后铺管作业。由于该外部拉力一般要求较大,最大达到100吨左右,故对于船厂来说,该试验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安全、可靠地提供此外部拉力。
一般船厂会参考图1的方法进行试验:使船尾朝向码头,将船只系泊好,在船尾开口处安装一个工装滑轮架,利用汽车吊来提供外部拉力。此方法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
1)需制作一个大型的工装滑轮架并需焊接在船尾开口的结构上,制作及安装工作量大;
2)因负荷较大,工装安装位置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和强度校核;
3)船舶需调整姿态,使船尾朝码头,需要移船;
4)需要额外租赁大吨位的汽车吊;
5)综合考虑该方法,虽然可行但是比较耗费时间和成本。
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201410491090.9公开了一种铺管船的拉力测试系统,包括:导向滑轮、工装钢索、三角板、牵引绞车钢索、通用管接头、张紧器、牵引绞车、管线,三角板通过牵引绞车钢索与牵引绞车连接,通用管接头与穿过张紧器的管线连接,牵引绞车钢索穿过通用管接头,导向滑轮与固定基座固定连接,工装钢索绕过导向滑轮分别与三角板和通用管接头连接,通用管接头包括拖拽眼板。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铺管船的拉力测试方法,本发明采用可拆卸转向滑轮装置代替传统的固定吊耳同时配备一个通过改装可以适用不同管径的通用牵引接头,大幅度减小了拉力测试系统所占用的空间,提高了效率,同时解决了导向滑轮位于船中侧与其它设备相冲突的问题。
上述技术方案的缺陷在于工作量较大,比较耗费时间和成本。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大幅减少工作量、节省时间和成本,同时还可安全可靠地提供外部拉力的管线拖拽系统成为了业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在船体上进行载荷试验的管线拖拽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在船体上进行载荷试验的管线拖拽系统,船体上设有作业线顶棚,该管线拖拽系统包括:
前端绞车机构,前端绞车机构包括前端绞车(例如A/R绞车)和前端钢丝绳;前端绞车位于船体内,前端钢丝绳与前端绞车连接;
后端绞车机构,后端绞车机构包括后端绞车(例如起升绞车)和后端钢丝绳;后端绞车位于作业线顶棚上,后端钢丝绳与后端绞车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广州黄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广州黄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865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