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料仓内置循环除尘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87148.9 | 申请日: | 2016-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387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于金宁;武珊珊;张昌运;刘波;孙迪;孔飞;郭强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46/02 | 分类号: | B01D46/02;B01D46/04;B01D46/48;B01D46/46 |
代理公司: | 31251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26607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置循环 除尘 除尘装置 种料仓 料仓 布袋除尘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 除尘效果 单向瓣膜 除尘管 脉冲式 风机 可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料仓内置循环除尘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料仓除尘效果较差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料仓内置循环除尘方法,采用内置循环除尘装置进行除尘工作,所述内置循环除尘装置包括除尘管、单向瓣膜、脉冲式布袋除尘系统、风机和自动控制系统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用于料仓内置循环除尘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料仓内置循环除尘方法。
背景技术
许多工业生产装置的粉状产品储存在料仓,通过料仓出料管进行包装。包装作业时,包装袋与出料管连接处往往会产生严重的粉尘,既造成工作场所环境污染又会严重危害作业人员职业健康【孙迪,武珊珊,李厚达.某大型石化催化剂企业粉尘危害现状调查[J].安全环境和健康,2016,16(5):22-24.】。现有的对料仓包装口处粉尘治理的常用方法是在包装口处设置外置的除尘罩,收集包装口处的粉尘再经除尘器净化,除尘器中收集的粉尘经清灰落入灰斗后装车外运。此除尘方法存在以下不足:
(1)由除尘器收集的粉尘落入灰斗后装车时,装车口处粉尘危害严重,需要增加相应的除尘装置;
(2)收集的粉尘无法及时回输料仓,造成物料的损失和装置运行效益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料仓除尘效果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料仓内置循环除尘方法。该方法具有料仓除尘效果较好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料仓内置循环除尘方法,采用内置循环除尘装置进行除尘工作,所述内置循环除尘装置包括除尘管、单向瓣膜、脉冲式布袋除尘系统、风机和自动控制系统,料仓出料管包装处设有内置吸尘罩,包装袋通过夹紧装置固定在内置吸尘罩上;内置吸尘罩顶部引出至少两组除尘管,末端分别与位于料仓顶部的含尘气体净化系统侧壁连接;含尘气体净化系统由脉冲式布袋除尘系统和单向瓣膜组成,单向瓣膜分为两部分,均为半弧伞形结构,一圈固定在料仓进料管,一圈固定在料仓内壁,单向瓣膜仅向料仓进料方向开启,通过自动控制系统与脉冲式布袋除尘系统联锁;含尘气体净化系统顶部中间引出除尘管道,末端连接风机;当料仓进行包装作业时,物料通过出料管进入包装袋,产生的粉尘通过内置吸尘罩收集后经除尘管进入含尘气体净化系统;通过自动控制系统的联锁,含尘气体净化系统的单向瓣膜在风机运行的情况下处于关闭状态,防止料仓中的物料通过单向瓣膜进入含尘气体净化系统;在单向瓣膜关闭的状态下,含尘气体净化系统中的含尘气体被脉冲式布袋除尘系统滤袋过滤,粉尘附着在滤袋上,净化气体经除尘管道排出后高空排放;当脉冲式布袋除尘系统的滤袋阻力达定设定值时,启动清灰程序,通过控制系统自动联锁,单向瓣膜开启,粉尘直接落入料仓中。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当料仓进料时,通过自动控制系统联锁,风机和单向瓣膜均处于关闭状态,同时料仓设置有料位计,当料仓中物料的高度达到一定的高度时停止进料,避免料仓中物料高度过高,距离单向瓣膜过近。
本发明开发一种料仓内置循环除尘方法与装置,解决外置除尘器灰斗装车时,装车口处粉尘危害严重,需要增加相应的除尘装置的问题以及外置除尘器收集的粉尘无法及时回输料仓,造成物料的损失和装置运行效益降低的问题。由除尘器收集的粉尘不需要经过灰斗装车,避免了装车口处粉尘危害,不需要为装车口再增加相应的除尘装置。收集的粉尘定期直接回输料仓,减少物料的损失和提高了装置运行效益,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除尘管;2、单向瓣膜;3、脉冲式布袋除尘系统;4、风机;5、料仓;6、吸尘罩;7、夹袋装置;8、包装袋;9、弧形挡板;10、地面;11、除尘管道;12、料仓进料管;13、滤袋;14、料仓出料管。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仅限于本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871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维多点激光位移测量系统
- 下一篇:一种温和的含油卸妆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