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器蝌蚪及其工作方式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90867.6 | 申请日: | 2016-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7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蒋正;王亮;金家楣;季瑞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5J9/00;H02N2/18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器 蝌蚪 及其 工作 方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仿生机器人领域,尤其涉及涉及一种仿生蝌蚪及其工作方式。
背景技术
近年来,南海局势持续升温,我国在南海领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对复杂多变的局势做出快速反应。但是派遣舰艇巡逻的方式不仅需要大量的国防开支,还做不到无遗漏的全天候信息获取。目前,机器仿生鱼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仿生鱼可以成为一个信息获取的工具,持续地在南海巡逻。现有的仿生鱼技术打过是靠多关节串联的摆尾装置驱动,这种方式控制复杂,仿生鱼重量大,结构大;采用人工肌肉驱动的仿生鱼成本高且控制复杂,以上两种技术都不适于实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所涉及到的缺陷,提供一种仿生蝌蚪及其工作方式。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器蝌蚪,包含头部壳体、压电换能器和尾巴;
所述头部壳体为球形结构,其内设有空腔,其外壁上设有和所述空腔相通用于安装尾巴的通孔;
所述尾巴为连续变截面结构,其较粗的一端设置在头部壳体的空腔内,较细的一端通过所述通孔伸出头部壳体,且较粗的一端无法穿过所述通孔;
所述压电换能器包含两个驱动足,所述两个驱动足均由金属基体制成,通过支架与所述空腔的内壁固定相连,呈左右对称设置,且两个驱动足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均设有压电陶瓷片;
所述两个驱动足的头部分别和尾巴较粗的一端相抵,用于驱动尾巴左右摆动。
作为本发明一种机器蝌蚪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压电陶瓷片通过环氧树脂胶胶合在两个驱动足的上下两面,极化方向为远离金属基体的表面指向胶合在金属基体上的表面。
作为本发明一种机器蝌蚪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两个驱动足的头部为连续变截面结构,较细的一端与所述尾巴相抵。
作为本发明一种机器蝌蚪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尾巴在与所述通孔接触处的内侧设有弧形台阶,用于保证所述尾巴在受力时不脱离上述头部壳体。
作为本发明一种机器蝌蚪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头部壳体采用金属或玻璃钢制成。
作为本发明一种机器蝌蚪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尾巴呈扁平状。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该机器蝌蚪的工作方式,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通过使用有π/相位差的两组电信号分别激励两组压电陶瓷片,使两个驱动足产生伸缩变形,激励尾巴上的质点产生椭圆运动,从而在上述尾巴产生一个弯曲行波;
因为水对尾巴振动的阻尼作用,大大减弱了尾巴末端的行波反射避免驻波的产生,从而模拟出蝌蚪游动时尾巴波动运动;
通过改变电压大小改变游动速度、改变两相信号的电压差实现转向。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 结构简单,便于小型化;
2. 控制方式简单,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机器蝌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头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压电换能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陶瓷片极化方向及组合方式示意图;
图5是尾巴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头部壳体,2-压电换能器,3-螺栓,4-尾巴,5-压电陶瓷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题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器蝌蚪,包含头部壳体、压电换能器和尾巴,头部壳体为球形结构,其内设有空腔,其外壁上设有和空腔相通用于安装尾巴的通孔,尾巴为连续变截面结构,其较粗的一端设置在头部壳体的空腔内,较细的一端通过通孔伸出头部壳体,且较粗的一端无法穿过通孔。
头部壳体可为任何形式的空腔结构,材料可为任何强度足够的材料,例如金属或玻璃钢,头部壳体有三个螺纹孔以安装压电换能器,开有一个槽用于放置尾巴,如图2所示。
如图3所示,压电换能器包含两个驱动足,两个驱动足均由金属基体制成,通过支架与空腔的内壁固定相连,呈左右对称设置,且两个驱动足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均设有压电陶瓷片。
如图4所示,压电陶瓷片通过环氧树脂胶胶合在两个驱动足的上下两面,极化方向为远离金属基体的表面指向胶合在金属基体上的表面。
两个驱动足的头部分别和尾巴较粗的一端相抵,用于驱动尾巴左右摆动。
两个驱动足的头部为连续变截面结构,较细的一端与尾巴相抵,以放大振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908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