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91578.8 | 申请日: | 2016-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9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杜辉;赵鑫;涂天平;龚涛;董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东大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5/28 | 分类号: | C08G65/28;C08G18/48;C08G10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3 | 代理人: | 林高锋 |
地址: | 201508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聚醚多元醇 反应器 氮气装置 环氧化物 外循环反应器 高压反应釜 碱性催化剂 通氮气装置 外循环装置 氮气置换 残余量 副产物 搅拌器 起始剂 带通 熟化 污染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起始剂醇的水溶液加入到带有通氮气装置的prees反应器中,氮气置换,加入碱性催化剂,温度控制在80~120℃,然后加入环氧化物进行反应,熟化即可;其中,所述的prees反应器为设有外循环装置、但没有搅拌器的高压反应釜。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同时采用带通氮气装置的prees反应器,同时由于氮气装置可以作为外循环反应器提高反应速率,改善了聚醚多元醇生产的周期,明显减少了环氧化物的残余量及副产物含量,减少了污染,改善了环境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氨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环氧乙烷、环氧丙烷是制备聚氨酯硬泡聚醚的主要原料。聚氨酯硬泡广泛应用于建筑、保温、冰箱冰柜等冷链行业。目前,环氧丙烷、环氧乙烷是制备聚醚多元醇的主要原料,环氧丙烷、环氧乙烷的产出依赖于石油资源。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然而由于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可再生,经过多年的开采利用,已经明显的供不应求,为可持续发展造成很大困扰。植物油是由不饱和脂肪酸和甘油化合而成的化合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是从植物的果实、种子、胚芽中得到的油脂,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因此,发展以植物油为原料的聚醚多元醇技术是现实可行的方案。
现有的聚氨酯硬泡聚醚多元醇的生产普遍采用间歇釜式生产,由于生产过程中搅拌方式的影响,使得环氧化物的残余量不能够完全反应,使得一部分未反应的环氧化物以小分子的名义被排出,排放到其他吸收介质中、或者直接排放到环境中,既造成了污染又浪费了资源。现如今,当代的资源环境是非常严峻的,浪费是不能被允许的,基于此,其原来的生产方法具有以下缺点:(1)由于环氧化物加入量大,造成环氧化物的残余;(2)给吸收环氧化物排放带来问题;(3)浪费了资源;(4)给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5)由于环氧化物的残余,给聚氨酯泡沫的物理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基于目前国家建筑节能要求的发布,结合聚氨酯泡沫优良的保温效果使得聚氨酯喷涂组合料用量大增,随着硬泡聚醚多元醇的产量在逐渐增加,那么聚醚多元醇中环氧化物的残余问题亟待需要解决,并且环氧化物的残余影响到了聚醚多元醇的质量,而且影响环境,给环保带来了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环氧化物残留量多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同时采用带通氮气装置的prees反应器,同时由于氮气装置可以作为外循环反应器提高反应速率,改善了聚醚多元醇生产的周期,明显减少了环氧化物(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的残余量及副产物含量,减少了污染,改善了环境质量。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将起始剂醇的水溶液加入到带有通氮气装置的prees反应器中,氮气置换,加入碱性催化剂,温度控制在80~120℃,然后加入环氧化物进行反应,熟化即可。
其中,所述的prees反应器为设有外循环装置、但没有搅拌器的高压反应釜。
其中,所述的起始剂醇较佳地为多元醇,更佳地为二乙二醇、甘油、蔗糖和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最佳地为二乙二醇与蔗糖的混合物、或甘油与蔗糖的混合物、或乙二醇与蔗糖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的碱性催化剂可为本领域常规使用的各种叔胺类催化剂,更佳地为二甲胺、三甲胺和N,N-二甲基环己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所述的环氧化物可为本领域常规使用的各种环氧化物,较佳地为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和环氧氯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所述的起始剂醇的水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较佳地为70%~80%。
其中,所述的反应的压力较佳地为0.05~0.35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东大化学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东大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915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