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记录麻醉状态下多脑区单细胞的光电极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92237.2 | 申请日: | 2016-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85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贾香连;王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478 | 分类号: | A61B5/047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潘登,邓猛烈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记录 麻醉 状态 下多脑区 单细胞 电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尤其是一种记录麻醉状态下多脑区单细胞的光电极。
背景技术
光遗传可以实现大脑神经元实时、特异激活或者抑制,利用该项技术解析了许多控制情绪活动的神经环路,向人类大脑的认识又更进一步。在解析神经环路的研究中,为了能确定光遗传刺激的效果往往需要同时记录被刺激神经元的电活动,光电极应运而成。光电极是在电极的基础上,嵌入光遗传学刺激系统实现的,现有的电极基本分为记录场电位的和记录单细胞的。
麻醉状态下,多脑区电信号记录中,一般同时采用多个电极,实现多个脑区同步记录的目的。但是,若两个目的脑区相距的距离较近时,由于体积原因两个电极无法同时进行记录。因此,需要一种可以实现近距离多脑区同时记录的光电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记录麻醉状态下多脑区单细胞的光电极,其能够同时对近距离的多个脑区进行记录,结构简单。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记录麻醉状态下多脑区单细胞的光电极,包括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铜片,相邻的两个所述铜片之间距离的整数倍等于待测两脑区距离,所述连接器两端的所述铜片分别连接地线和参比电极,两端的所述铜片之间的两个所述铜片上分别连接单电极和多通道电极,所述单电极和所述多通道电极之间的距离为待测两脑区距离。
其中,一根光纤和若干根电极丝捆绑为一束形成所述多通道电极。
其中,所述电极丝为钨丝。
其中,所述单电极为钨丝。
其中,所述钨丝的直径小于1μm。
其中,所述连接器由聚乙烯材料制成。
其中,所述铜片通过3D打印技术设置于所述连接器上。
其中,所述铜片通过连接部固定于所述连接器上。
其中,所述铜片的数量为10。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记录麻醉状态下多脑区单细胞的光电极,其连接器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铜片,相邻的两个铜片之间距离的整数倍等于待测两脑区距离,两端的铜片之间的两个铜片上分别连接有单电极和多通道电极,单电极和多通道电极之间的距离为待测两脑区距离;使用过程中,单电极用以记录一个脑区的电信号,多通道电极用以记录另一个脑区的电信号,单电极和多通道电极可同时记录多个脑区的电信号;由于两个脑区的距离近,单电极和多通道电极的组合能够避免信号相互干扰,提高记录的准确性;单电极和多通道电极连接于同一个连接器上,能够同时对近距离的多个脑区进行记录,解决了单独电极体积过大的问题,结构简单,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记录麻醉状态下多脑区单细胞的光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连接器;2、铜片;3、地线;4、参比电极;5、单电极;6、多通道电极;61、光纤;62、电极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一种记录麻醉状态下多脑区单细胞的光电极,包括连接器1,所述连接器1上均匀设置有10个铜片2,相邻的两个所述铜片2之间距离的整数倍等于待测两脑区距离,所述连接器1两端的所述铜片2分别连接地线3和参比电极4,两端的所述铜片2之间的两个所述铜片2上分别连接一个单电极5和一个多通道电极6,所述单电极5和所述多通道电极6之间的距离为待测两脑区距离。
一根光纤61和若干根电极丝62捆绑为一束形成所述多通道电极6;所述多通道电极6能够同时记录多个细胞的电信号;优选的,所述电极丝62为钨丝,所述单电极5为钨丝,所述钨丝的直径小于1μm。
所述连接器1由聚乙烯材料制成;电绝缘性好,耐腐蚀。
所述铜片2通过3D打印技术设置于所述连接器1上,或直接通过连接部固定于所述连接器1上。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记录麻醉状态下多脑区单细胞的光电极在使用过程中,单电极5一端连接连接器1上的铜片2,另一端连接一个脑区记录的电信号;多通道电极6的一端均连接连接器1上的铜片2,另一端连接另一个脑区记录电信号,单电极5和多通道电极6能够同时记录上述两个脑区的电信号;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单电极5和多通道电极6连接于同一个连接器1上,同时对近距离的多个脑区进行记录,解决了单独电极体积过大的问题,效果显著;同时避免了距离过近信号干扰,提高记录的准确性。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922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头戴电极带
- 下一篇:可拆卸式模块化光纤配线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