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穿刺鞘管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94701.1 | 申请日: | 2016-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34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潘湘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湘斌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理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3 | 代理人: | 刘岩 |
地址: | 100088 北京市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穿刺鞘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鞘管,在外鞘管内设有仅用于刺破皮肤表面的穿刺针芯,在穿刺过程中,外鞘管头部由闭合变换为张开,当外鞘管头部闭合时,能刺入皮下组织直至穿透胸壁或腹壁,外鞘管头部穿透胸壁或腹壁后,张开呈伞状。本发明的穿刺鞘管不易造成对心脏、肺脏、腹腔内脏器的损伤,操作方便,结构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具有极好的医疗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医疗穿刺鞘管,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心包或胸腹腔手术的穿刺鞘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穿刺治疗作为一种检查或手术治疗方法,对患者造成创伤小,效果较好。但由于穿刺不能通过人的肉眼直接检测实施,存在一定危险性。现在的穿刺用针主要包括外套管与针芯,为了便于刺穿肌体,外套管端部往往做成斜面针状,与外套管对应针芯的针尖也是斜面针尖。针状结构对于穿透胸壁有较好的效果,但是穿透胸壁后容易损伤心脏或者肺脏导致严重并发症,尤其是心包膜与心脏相贴较近,且心脏舒缩时心包膜与心脏间距不断变化,极易使穿刺针刺伤心脏,增大了穿刺的危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避免穿刺对心脏或者肺脏造成损伤。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穿刺鞘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鞘管,在外鞘管内设有仅用于刺破皮肤表面的穿刺针芯,在穿刺过程中,外鞘管头部由闭合变换为张开,当外鞘管头部闭合时,能刺入皮下组织直至穿透胸壁或腹壁,且外鞘管头部刺入皮下组织的端面为钝滑平面,外鞘管头部穿透胸壁或腹壁后,张开呈伞状。
优选地,所述穿刺针芯在刺破皮肤表面后被立即抽出。
优选地,所述穿刺针芯包括针头和针体,针头呈锥形,与针体平滑过渡。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外鞘管的头部由闭合变换为张开的机构,在穿刺过程中,通过该机构持续向所述外鞘管头部施加力,使得外鞘管头部穿透胸壁或腹壁后逐步张开呈伞状。
优选地,所述外鞘管头部包括至少3片可收缩或向外弯曲张开的分叉,所有分叉收缩后,外鞘管的头部闭合,所有分叉向外弯曲张开后,外鞘管的头部张开。
优选地,所述机构包括多根控制钢丝,每根控制钢丝至少控制一片所述分叉收缩或向外弯曲张开,在穿刺过程中,持续向前推进控制钢丝,使得外鞘管头部穿透胸壁或腹壁后,各分叉逐渐向外歪曲张开呈伞状。
优选地,所述外鞘管头部刺入皮下组织的端面为钝滑平面。
优选地,所述外鞘管头部闭合呈管锥状。
优选地,所述外鞘管的外径为2-6.5毫米,壁厚为0.2毫米,内径为1.5-5.5毫米。
优选地,所述穿刺针芯采用不锈钢制成;所述外鞘管采用聚氨酯或碳纤维材料制成;所述外鞘管的管体形状为直管或是可弯曲的介入导管。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外鞘管为平整端口,所以不会将心脏刺伤,安全性大大提高。
本发明的穿刺鞘管采用外鞘管与穿刺针芯相结合的结构,外鞘管的前端为钝滑平面,穿刺针芯刺破皮肤表面完成后可立即从外鞘管中抽出,随后采用外鞘管的管锥状头部继续刺入,在刺入皮下组织后,持续向前推控制钢丝,使外鞘管头部具有张开呈伞状的趋势,但是在外鞘管穿透胸壁或腹壁前,由于人体胸壁或腹壁组织的包裹,外鞘管头部不能张开而保持管锥状,便于继续穿透胸壁或腹壁。在外鞘管穿透胸壁或腹壁后,外鞘管头部进入胸膜腔或腹膜腔失去胸壁或腹壁组织的包裹,此时被持续向前推的控制钢丝使外鞘管头部的分叉逐渐向外歪曲张开呈伞状。使用该穿刺鞘管不易造成对心脏、肺脏、腹腔内脏器的损伤,操作方便,结构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穿刺鞘管的外鞘管头部收缩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湘斌,未经潘湘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947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性包皮切割吻合器的推片传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子宫抓钳